现代科学从物质和运动的角度来研究事物的时候,从数学量化的要求出发可以划分出了三个基本要素:质量、能量、信息。 当科学只选择研究机械运动、电磁运动、热运动、化学运动、原子运动五种低层次运动形式时,只需要运用数学来计算质量和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因这五种运动形式中的转化只表现为质量变化、质量互变、能量增减、能量传递、能量转换等,这是由于低层次简单运动只体现了质量和能量的相互关系。 当科学只选择研究机械运动、电磁运动、热运动、化学运动、原子运动五种低层次运动形式时,只需要运用数学来计算质量和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因这五种运动形式中的转化只表现为质量变化、质量互变、能量增减、能量传递、能量转换等,这是由于低层次简单运动只体现了质量和能量的相互关系。 这时科学只需要在各种实验中去反复的计算质量和能量的变化就行了,质量或者能量在数量上缺少了科学家们便想方设法去寻找这种缺失产生的原因,这就是基本的探索思路。科学家在各种规定环境和条件的科学实验中仔细计算着质量和能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所有转化形式就已经足够了,可是当科学想要去研究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的时候,信息的因素就呈现在科学的面前了。科学家们必须要去研究信息的产生、信息的存贮、信息的运行、信息的合并、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执行等等形式了,那就必须進入思维的领域了,传统的经典数学和模糊数学就不够用了,再往前发展就应该是把计算的任务交给灵性数学了。 灵性数学已经是一个有生命表征的数学了,就像中国古代道家的术数一样,那个灵性数学就象是活的一样了,它会跟该数学的使用者和被计算的对象协调起来,因为灵性数学也是有生命特征的了,实际上就是進入了传说中的神通和法力的领域了,灵性数学它会和灵性数学创始者与运用者和被计算的对象都协调联通起来。 当科学想要离开和超越物质领域而進入生命的领域去探索的时候,原来的那套方法就不适用了,得有新的对物质、对思维的认识方式了,同时也是需要有新的数学形式出现了。 既然都说到灵性数学,那我们顺便说点远一些的事,真正的经书也是活的,经书的创始者的信息会和阅读者沟通起来,就是说经书也有生命了。 如果古代的经书被现代某个宗教人士重新用白话翻译一遍以后就坏了,其实从字面上意义来说现代人的解释是完全没有错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把意义翻译正确了是不难的,找个语言系的教授都可以翻译得很不错了。问题不在于翻译的正与误,不在于翻译的准确与否,而是翻译过程必将切断经书创始者的信息联系,这就意味着经书已经在翻译过程中完全变成一本普普通通的学术性著作了,那本书从此就已经死了,成了一本平凡的印刷品,其实根本上来讲翻译过的经书就已经不再是那一门的经书了。 摘录于《观念粗叙》第六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