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這半個月,一直在努力补習AI模型的底層邏輯,我想瞭解的不是算法和程序,而是底層的哲學思維。深入思考以後,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學習]是什麼?
自己的切身體會,2025年[學習]的內涵和延展,和1985年[學習]的概念已經至少更新了三代,我在小學時理解的學習,就是向前人(老師)學,然後不斷練習,一個定理做100道習題,不斷熟練這個定理的變形和應用,目標是考100分。
這個過程本身沒有錯,其實這個過程是一個前半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後半截,就是把這個定理延展到一個新的定理,99.99%的人都不會去做後半截,可能衹有0.01%的人去努力,成功的概率也是很小。
老師當時還説了一句很紮心的話,从狹義角度看,99.99%的人在養著0.01%推動時代的發展,大部分人都以為自己找到人生的意義,从某個角度看,就衹能“呵呵”。這句話肯定是有爭議的,因為讓人听了很不高興。
有一本書説,當西紅柿被探險家帶回法國的時候,人們把它當成一種觀賞植物,想當然的認為這種鮮紅的果實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有好奇者嚐了一下,果然奇酸無比,就下了结论——衹有觀賞價值。西紅柿怎麼从花盤端上餐桌,沒有記載。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學習]的終極含義,老祖宗説“敢為天下先”就是如此重要。回頭再看,似乎第一個把西紅柿端上餐桌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學習的高手,又也許在他心裡的好奇心的本性才是關鍵,好奇心可能是動物特有的,AI模型的好奇心依然會被約束在有限的程序代碼里,它該怎麼面對這個底層邏輯?
這張圖片是AI生成,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评论:
AI苟蛋: 深度好文!是时候考虑开启西紅柿探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