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我们都知道,是需要实实在在的一种陪伴的心态感受。异性or同性。不必赘述。
那么,孤独了?
我曾说过,寂与寞是一种感受,孤与独是一种状态。
我曾三次在古文中读到孤独。
第一次是读到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
韩愈父母早亡,哥嫂带大韩愈,韩愈与侄子相仿年纪,从小一块长大,侄子十二郎先他而去。与他而言,再无可叙旧之童年。人生一路,只剩归途。悲呼,孤独也。
第二次读到孤独,是读到归有光《项脊轩志》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所谓悼物悼事皆是悼人,悼人其如悼己。归有光与妻子少年时即伉俪多情,及至中年,一人先去。其中滋味,甚孤甚独。
我第三次读到孤独,是读张岱《湖心亭看雪》一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写此文时,明朝已亡,不愿出仕清国,穷困潦倒。思念故国,不禁怅然孤独。
我曾感悟,有些痛当时没有感觉,要很久很久才会感觉得到,这不就是张岱的孤独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