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于万千作品中只取作者的一部作品阅读,未免有些沧海一粟,对其思想的认知也会稍有片面。
毛姆也惯以戏称自己是“In the second class”,但他的成就是得来不易的。我很欣赏他在写《面纱》前参考了易卜生的对话式语言,谁又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Q1:凯蒂作为女性意识觉醒的主人公,要归功于其丈夫瓦尔特的推波助澜。
瓦尔特明知湄潭府有疫情霍乱,还坚持带凯蒂前往。有人说这是瓦尔特对凯蒂的惩罚,想要假借湄潭府杀人于无形。但我却觉得,瓦尔特是了解凯蒂的,凯蒂的生命力远比自己顽强,或许瓦尔特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拯救凯蒂。
Q2:“死的是狗”,太多种解读了。
伪善的人?狗是无辜的?先疯的人是会先见阎王的吧~或许瓦尔特早就预知了自己的结局,虽然他对凯蒂痛下杀口,但也从中得到了自我的救赎吧。
Q3: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要过于普信。
凯蒂以为情夫查理会为他们的偷情买单,但对于男人来说:老婆是老婆,情人是情人,固聊是固聊,cp是cp,岂可同日而语。做好自己的角色,不要假希望于他人。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三毛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