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bby发布时间: 2025-04-07 23:24:23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第55本书《苏格拉底的申辩》 之二:《申辩篇》 背景:苏格拉底被三个人指控腐蚀年轻人,不信城邦的神,信其他神,于是开庭申辩。在古希腊,神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信神是很大的罪。 苏说,指控他的人,其实有两拨人,一是社会舆论不知道具体是谁,说他整天无所事事,上穷碧落下黄泉,把坏事说成好事,不信神。另一拨人是像尤尼图斯这种,指控他腐蚀年轻人。第一种指控的原因,应该是他为了证实一个神谕(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去找在各个领域聪明的人,希望找到一个比他更聪明的人来证明神谕是错的。然而,他发现那些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其实一无所知(应该指的是真理信念方面),而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所以认为自己更胜一筹,也就是说神谕是对的。从此,他远离政治和公众生活,一心一意跟人交谈,希望雅典的居民关注金钱权力以外的事情。当然这个事情得罪了很多人,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反而将愤怒转向苏。 苏说,至于第二种指控,关于腐蚀年轻人的,是因为有些富有家庭的年轻人没什么事做,喜欢跟苏交谈或围观他与其他人交谈,揭穿别人其实一无所知的过程,觉得很有意思,然后再模仿他,去与其他人交谈,揭穿其他人。那些被揭穿的人不反思自己,反而指控苏带坏了年轻人。 苏说,关于信不信神,一个人相信有马术,会不相信有马的存在吗?尤尼图斯说他信神之子却不信神,简直是自相矛盾。 以下是个人想法:苏在申辩中说,自己是城邦的牛虻,是神赐予城邦的礼物,他不参与政治和公共事务所以能活到现在(70多岁)。给我的感受是,关于信不信神,他就是听了神谕才走上这条穷困潦倒的道路,却一直不承认信神,导读说他其实是不了解神是否存在,是半信半疑的。所以没有确定地说信。苏被指控,最后投票是死刑。主要是当时的大部分人人们并没有像后来的人们那样,觉得苏是多么的伟大,是哲学奠基人,只觉得讨厌吧。一个人承认错误都那么难,承认无知就更难了。当了解到这些事情后,才发现他的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说出来的。想起中国的孔子,后人尊为圣人,但在他生前,也是不为主流社会接纳,惶惶如丧家之犬。 #读书随感

评论:
Ty: 棒棒的,多写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