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孟知秋发布时间: 2024-09-19 17:02:09 浏览:7 次 发布地: 东莞市 天气: 晴

        外国书籍的通病之一:冗余。 近期开始看荣格的《红书》,再次感觉外国一些作者写东西的问题点,就是不重要信息太多了,光是前面的出版说明+引子+前言+导读+各种按就去掉了几十页,然后来到了正文内容,也是很多繁琐的文字,真正提供有效信息的内容特别少,一共接近600页的书,其实200来页完全可以说完,非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描述一些不重要的事。 当然红书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很多外国书籍(工具书类,小说没看过不知道)其实都有过多不必要的文字存在,既影响阅读性,也浪费读者的时间,这时书的主体内容就会被淡化,也会影响整体的评价。 每一本工具书其实核心内容都相对少,核心即本质,即价值。 像罗振宇的《启发》虽然很厚但很精华,可用的内容多,以及金枪的《借势》,《稀缺》,毛老师的《矛盾论》,不冗余,直接讲事,不用太多仪式感,不用扯很多边缘性的内容。

评论:
素心素友谊(不聊天上线少): 有时候导读基本覆盖精华~
作者: 你看看这本,真的晕~[笑倒地][笑倒地]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