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位朋友偷偷跟我的另一位朋友说,杰西其实可以非常成功,但他被习得性无助诅咒了。也许本质上他很恐惧成功。
所谓无助感是说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改变你的命运。
而习得性无助说的是你的无助感并非天生的,而是在过往的经验里习得的。
对生命的想法其实可以扩大或缩小我们对生命的控制力。
“我们的思想其实不仅仅是对事件的反应,它还改变了事情的情境。例如,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无助的,发挥不了任何影响,那这种“我怎么做都没用”的思想会阻止我们采取行动,所以我们就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老师、环境,甚至孩子的同伴。当我们高估了自己的无助感时,其他力量就会左右我们孩子的前途。”
习得性的无助在我身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当下我对于爱情的看法,因为我觉得无论做什么,我都不能保证自己可以收获一个好的爱人,所以干脆就放弃了任何努力,而这种放弃进一步强化了我无论做什么都没用的观念。
但事实上是,这中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认知偏差:并不是我做什么都没用,而是我什么都没有做。
这种习得源自于过往的失败经验,它很明显不是天生的,因为我曾对爱情义无反顾过,也曾热切的坚信过。
评论:
🏂🪂🤿🏋️♂️: 我前段时间也在思考习得性无助这件事,感觉除了认知偏差,需要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以外,身体上物理性质的能量补充也是必要的,睡眠尤其重要,有了更多的能量,能支撑自己去体验更多经历,扩大视野,既然是习得,说明过往经历参考样本出现偏差,扩大样本量,多提高正反馈的几率,可能会好些。
作者: 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相爱,好好工作,好好享受。
Souler: 第一,那你还是要尝试去做吧,没有完美爱人,“好的爱人”有时候是不是会因为一些地方觉得不好了呢,所以爱一个人要爱他/她的不好,这样想不知道对不对。
第二,我的习得性无助大概是习得了失败和挫折,造就了不做就不会失败以至于习惯性会退缩。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