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北方有墓碑发布时间: 2024-12-29 19:37:41 浏览:60 次 发布地: 天津市 天气: 晴

         到一年的结尾了。列一份全年的阅读清单,再写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想,算作是对一整年的读书经历做个总结吧。 在2024年里一共阅读了20本书,按照自己的习惯可以分为五类: 一.严肃文学(7本):《额尔古纳河右岸》、《悉达多》、《百年孤独》、《荒原狼》、《金阁寺》、《地下室手记》、《罪与罚》。 与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一起历尽岁月洗礼,走过她的百年人生;见证了体验过不同身份人生的古印度王子,在生命尽头终得所愿,证悟大道;目睹了曾经妄想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拉美百年屈辱历史的“马孔多”上校,最终只能孤独的,靠着打造小金鱼来消磨余生。 阅读着夹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挣扎的欧洲中年批评家,因内心忧愤而写下的“荒原狼笔记”;旁观着任由心中抽象的“美”恣意滋长的日本僧侣烧毁本国百年名寺,燃起的熊熊大火;隔着门板缝隙听着生活在地下室里的俄国退休公务员,絮叨着,嘲讽着世人的无知和无理;最终和受现实和思想的双重驱使,挥起斧头砍向老妇人的俄国青年一起经受灵魂的拷问。 2024年,在严肃(深刻)文学中,我跟随不同身份的人物,去了解和感受他(她)们的人生,倾听他们对待生命的看法,思考他们的思维、思想和哲学。这构成了我一年中读书经历的主脉络。我想不出意外的话,在接下来的年份里,这类书籍还将会是我阅读的主门类。 二.故事类(4本):《恶意》、《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罗生门》。 这类作品其实在风格上和上一类作品是相近的。之所以又单独归为一类,是因为在对想要阅读的作品的主题,还有内容的质感上有所要求的同时,这类作品相较于严肃文学类书目,在深刻性和层次的复杂性上会更简单一些。不需要去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查找资料,还有反复读某段文字或者放下书思考一会儿,才能够完全消化文字的用意,就简单的把眼睛和头脑交给书中的故事线去看就好了。还有就是在沉重感上也会相对的淡化一些,阅读的时候也会更轻松一些。 把严肃类和故事类的书结合、交替着看,也算是一种张弛有度吧。 三.科幻类(4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看海的人》、《永恒的终结》、《与罗摩相会》。 我曾经在读书笔记里和与书友交流的时候,提到过自己喜欢读科幻的原因:科幻对于我来讲,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感在里面。这种浪漫有的关乎于爱,有的不关乎于爱;有的来自于情节里人物的情感流露所带来的动容,也有的来自于宏大主题和背景所带来的对于未来、宇宙和人生的畅想。 对于科幻阅读的钟爱是不会停下的,会一直下去。 四.传记及随笔(3本):《侏儒警语》、《活着为了讲述》、《人类群星闪耀时》。 平时对这类书都是很少能提起兴趣的,这三本书也是作为阅读其他类型作品之间的调剂才看的。 《侏儒警语》是芥川作品补完计划的一部分。看到有人评价这本书是“芥川发的推特集”,感觉还是蛮贴切的。全书就是在评,一直在评,评国家、评古人、评世间万事等等。 读《活着为了讲述》是为了看《百年孤独》前,想先读一下作者马尔克斯的个人传记,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以便能更好的去理解小说所做的准备。不过看过书后,除了对作者制造金句的能力感到叹服,还有对他的各种风流韵事印象比较深以外,其他的也没产生太多感想。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一本分篇式的传记集。全书除了“陀式与死神的擦肩”还有“托翁的最后一站”两篇外,其他的篇章都只是草草的翻阅了一下。也许是因为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太够吧,所以对其他篇章的历史事件描写才不太能代入的进去。 以后对于这类书目的阅读,大概还是会只维持在随意读读、调剂一下的程度吧。 五.历史及人文(2本):《万历十五年》、《山海经·插图版》。 一直以来,自己对于历史和人文类(哲学、思想、宗教等)相关话题的兴趣,都仅仅停留在范范了解的层面。对某一段历史和历史人物或者一个人文话题感兴趣了,就去搜搜相关的视频或者纪录片来看看,从没动过想要系统和深入了解的念头。 在看过《万历十五年》中的万历、张居正、戚继光、海瑞、李贽等等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作为后,也产生了以后想要多去阅读和试试研习一下相关书籍的念头。陆陆续续的已经下单了好几本相关门类的书了,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多看看前人的经历与得失,了解一下前人的思想和主张,对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吧。 就这些,2025年再见! #2024年读书总结#读书



评论:
牛夫人❤️: 挺好的
作者: 谢谢
半颗糖🍬: 欣赏读纸质书的朋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