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阴谋论会盛行于网络?《狂飙》之后,为什么明明是反腐大剧,我却喜欢高启强和大嫂?
2022年世界杯,每场“冷门”之后,网络上都会有“假球”、“被操控”的言论。江西一学生失踪,多版本故事长时间流传于网络,甚至在官方公布各种证据后,仍然能讲出“故事”。历史长河中也不乏阴谋论事故。那么为什么阴谋论会存在?
个人认为,人类世界中的问题都是“自我”的问题。2020年在某报纸科技版看到一篇文章《人们为什么也喜欢负面角色》(见下图),文中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在无外界监督(自我威胁丧失)的情况下表现出对负面角色的喜爱,揭示了“真实自我”的隐蔽性。“真实自我”包含了社会道德体系的各种趋向,包括正向的和负向的。
“自我”是在自身与外界环境互动中形成,除了自我认同,还有外界反馈(包括事实反馈和他者评价),事实上自我认同也是来源于外界反馈。“自我”在时刻寻找外界反馈以确定自身的位置。真正的独立自我也只是摆脱了“他者”评价而已。如此看来,在发现与自身同类的“他者”时,“自我”会感觉找到组织,不在孤独,不在痛苦,不在恐慌,不在心里没底。同类“他者”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正向反馈,哪怕“他者”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同类的“类”指代的对象,包括认知,品质等等相当广泛的关于人的概念,但是本质上是“自我”的价值取向。如此看来,有的人会对负面角色有好感也不足为怪,他“自我”就包含了这样的成分。《狂飙》之后,很多人说为什么一个反腐的电视剧,我却喜欢高启强和大嫂?高启强和大嫂代表了什么?励志向上?还是别的?可能喜欢高启强和大嫂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最终原因只有自己知道。
人们会根据现实世界实际情况,确定向外展示“自我”的那一部分,以寻求合适的“他者”评价。这个过程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我想,说到这里,为什么阴谋论会在网络大行其道的原因也清晰了。一是网络群体道德评价体系异化,自我在展示阴谋思维的时候,不再是负向反馈,甚至有可能受到他人的追捧;二是大量个体“自我”有下意识不尊重事实的和缺乏基本逻辑的认知,以及异化的价值取向。自我本身就有这样的成分,遇到同样的存在时,立马兴高采烈,趋之若鹜。
写这么多,其实是想提醒朋友们,当你也陷入这样的氛围且没有不适的时候,应该警醒自己,自己的潜意识可能包含了些不健康的成分。这些成分是不利于自己的未来生活的。因为生活是“自我”和现实世界的互动结果。真正的成长是克服自我的本能,不断调整自我以保证自我与现实世界的吻合,让自己处于平静、淡然愉悦和舒适之中。
“自我”到底是什么?

评论:
See u tomorrow: 你是高手[庆祝]
作者: 我去,配图弄错了,重新发,你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