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热心的买菜市民刘先生发布时间: 2024-12-13 11:08:07 浏览:19 次 发布地: 济南市 天气: 晴

        下雪天,思绪就多。虽然一直在钝化自己,还是改不了愁花恨水,无事觅闲愁的臭毛病。 有时候总觉得自己不是人,而是一只大老鼠,只不过裹着一副人类的皮囊躯壳,一直在观察。 小时候看韩国的一部动画片叫《很久很久以前》,里面有个小故事是一个书生赶考,路上借宿时,剪手脚指甲,结果指甲被一只大老鼠吃掉,变成了书生的样子,回到书生家里,以书生的身份生活。 想想我可能也是小时吃了人类指甲,获得这么一副躯壳,开始成为一个人类,开始去观察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怎么去做,上学时看别人怎么去读书,年轻时看别人怎么去恋爱,成年后看别人怎么去工作,成家后看别人哺育下一代,通过现实中的观察,通过书中的记载,通过大人们的言传身教,然后模仿这些行为,尽量表现的像一个正常人类,扮演好不同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好在这些表象演的足够逼真,三十多年还没有被人发现自己是一只人类皮囊下的大老鼠的事实。 这些行为里,最难表演的,是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亲人离开,我们要伤心,要痛苦。金榜题名、佳人相伴,我们要开心,要大笑。但作为一只真正的大老鼠和虚假的人类,内心好似并没有那么多的波澜,但是,人类正常的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那样的,我就不能因为表现的异类而穿帮。 恰恰是我这种怕被戳穿身份的心虚,带来的颇有诚意的扮演,竟然让自己在社会体系,和各种社会关系中,处理的相当好。大家觉得我是一个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人,是一个情感充沛且为他人考虑的人。他们哪知道,我只是怕演的不像,被人发现了我是一个大老鼠的事情而已。 后来随着阅读人类的书籍越来越多,我看到了一个概念叫做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true self和falseself。有真实自体的人,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做什么事是从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去出发,自我且自在。而虚假自体,则是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这类人可以把别人的感受照顾的很好,但却失去了自我。当时也在疑惑,或许自己其实本质也是个人类,但是个虚假自体? 当我想到这一点时,甚至有些恐惧,我可能宁愿当一只披着人类皮囊的大老鼠,都不愿接受自己是一个虚假自体的空心人。 我试着用人类的心理学常用的方式,即分析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原生家庭,也算家境优渥,父母恩爱家庭和睦,病不缺爱。自己也较早有独立的生存能力。自恋和依恋并不缺乏。 从外在分析得不到答案,获取问题还是出在内部。由此我做出了一个大胆假设,或许我见到的所有人,其实都是披着人类皮囊的大老鼠、小老鼠呢。老鼠是有本能的欲望和真实的反应的,只是大家比我扮演的还要好,所以我以为我是世界上唯一那只老鼠人。 假是这样,便很容易理解一些事情了,有些人不隐藏自己的欲望和真实想法,以及真实的情感反应,从老鼠演人的角度,这些老鼠是不合格的,但恰恰是最真实的。我也曾琢磨,是不是我吃错了指甲,变错了人,来到这个被几千年封建思想、程朱理学、修身养性笼罩的社会,假设当初吃个外国人的指甲,那些人是不是都没怎么演,或者说是二流子演员,把大老鼠本质暴露无遗,反而真实洒脱? 真实,多么难能可贵。不禁想起之前看过的季羡林先生的日记。虽然说,正经人谁写日记,但季羡林先生的不正经的日记,反而说明他是个正经人,因为真实的人才是正经人。“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多 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季大师真 真人也。也是一只成功的老鼠,压根不怕别人看到最真实的一面。反观自己,在一个匿名的社交软件,还不敢直面自己的真实欲望,唯唯诺诺的隐藏于大段的酸腐文字当中。 当然真实也并非只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欲望。直面内心那就要直面各个纬度,并给出自己内心最趋近于非条件反射的反应。 雪中呓语,宁做真老鼠,勿做拧巴人。





评论:
小娜: 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缺德人生[狗子]
作者: 我用时半小时,写了一千多字,被你十个字概括了[惊讶]
小娜: 这十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难的,好像放下素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本性已经养成,哪有那么容易改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