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的爱对于孩子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懂事跟压抑,就是每一个很懂事的孩子背后,他都有压抑自己欲望的部分。一个越懂事的孩子,他越无法做自己,一个越懂事的孩子,他越无法表达自己。
因为他的懂事是为了让他可以在这个家庭里面更好的生存下去,而且他的懂事是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说一句话,这个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当你看到孩子特别懂事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重视一个点,就是这个孩子为什么要这么懂事呢?他在担心什么?懂事的确会给我们在养育的路上减少很多的麻烦,但同样,我相信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更想要的是让这个孩子可以更好的做自己,可以很快乐,对吗?
其实有的时候,过度的牺牲、过度的付出,会产生溺爱。我们过度的对这个孩子,无论这个孩子需不需要,我们都会给予。那么在溺爱下养出来的孩子,他是没有办法既照顾到自己,也照顾到他人的感受的,同时你也会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也非常地辛苦,非常地累。
不提倡过度补偿,过度的补偿会带来过度的要求,过度的要求背后会带来无法偿还的愧疚。当我们特别辛苦地上了一天班,回到家的时候我们没有照顾自己,而是先去照顾了孩子,当然照顾孩子可能是每个妈妈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只是在孩子没有发出需求信号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去做了,甚至做了很多。孩子他是可以捕捉到这里面有补偿的味道的。对于他来说,也会不舒服的。当他看到妈妈这么的累,他都没有办法来照顾自己。他首先照顾的是孩子,那你想想看,这个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情?他是快乐的吗?他是享受的吗?还是说他会觉得我必须要优秀才能对得起妈妈的这份付出?如果他不优秀了,如果他不努力了,他都会觉得很亏欠啊。这个时候,孩子所做的所有的努力,包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不是为他而做,都是为妈妈而做。当这个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有可能就做不动了。就像现在很多孩子一旦到了青春期又躺平了,就是因为前面做的太多了啊。而做的多不是为自己做,而是为他人而做,我们为他人而做,到底能撑多久呢?所以不提倡过度的补偿。我们只是需要在跟孩子的关系当中告诉孩子,你需要的时候,妈妈随时在你需要的时候你就来找妈妈,你需要妈妈支持与帮助的时候,你告诉妈妈就够了,别的时候,尽量不求不助。
匮乏的爱真的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存在,我们再来说一下认同,我们会认同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会认同父母对我们的看法,同时也会去认同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有句老话,打是亲,骂是爱。你所有对待孩子的行为,都会内化成孩子对待他自己的行为。
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负面的话,每一句否定的话,每一句评价的话,只要上升到人的层面,都会成为这个孩子人格中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会伴随很长很长的时间,除非这个孩子以后成长了,这一部分才会松动,所以我们要注意我们的语言,我们要注意我们是不是会很轻易的给孩子去贴标签,因为这些部分都会让孩子认同?
我们再来说一说期待与交换,其实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当年未实现的那些愿望,我们都会把它投射到孩子这里,让孩子帮忙去实现,比方说我们当年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我们希望有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如果当年我们考的大学也不太理想,我们希望孩子考一个好的大学,我们会把我们未完成的这一部分投射到孩子那里的时候,孩子就要为这一部分努力。当他表现的很好的时候,你就会非常的开心,当他表现的相对来说较差的时候,你就会非常地失落,非常地失望,甚至会觉得内在非常地难受,其实这都是期待所带来的。
评论:
差点长成美女: 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