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5-27 12:38:50 浏览:1 次 发布地: 东莞市 天气: 晴

        每日一读《战国策•魏四•白圭谓新城君》 原文: 白圭谓新城君曰.夜行者能无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 译文: 新城君在魏国位高权重,怕遭忌刻,对于别人在魏王面前议论自己非常敏感,因为白圭常见魏王,身边人提醒他,得防着白圭一点。白圭知道以后,便对新城君道: “夜里在外面走的人,不一定非奸即盗;他能够保证自己没做坏事,却不能保证人家的狗不对着他叫。同样的,我能够保证自己不会在大王面前议论你,却不能保证别的人不在您面前说我啊!” 后记: 白圭,战国时期人,名丹,字圭。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 他为魏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腐败,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也曾到过秦国,当时秦国商鞅正在实行重农轻商的变法改革,白圭反对这一政策,随离开秦国,经过一番游历之后的他,对各诸侯国的政治局势看得更是透彻,对政治产生了很深的厌恶,于是他弃政从商,成为洛阳著名商人,有“商祖”之誉。 其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首次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 商都洛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经济的中心,商业非常繁荣。 《史记·货殖列传》载:“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数过邑不入门。”又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张仪列传》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SoulReal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白圭把经商的理论,概括为四个字:智、勇、仁、强。“智”即要有权变,“勇”即要决断,“仁”即“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强”即坚守时机。 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意思是,经商,就要像伊尹、吕尚那样筹划谋略,像孙子、吴起那样用兵打仗,像商鞅推行法令那样果断。如果智不能够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善于取舍,强不足以守业,无资格去谈论经商之术了。 《史记·货殖列传》还这样描述白圭: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意思是:白圭能够吃清淡的食物,忍得住嗜好和欲望,穿衣俭朴,可以和手下的仆人一同吃苦,这样这些僮仆被驱使他们做事的时候,就会非常快捷高效。 白圭把商道发挥到极致,不愧是一代商祖。他的指导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