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战国策•魏四•白圭谓新城君》
原文:
白圭谓新城君曰.夜行者能无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
译文:
新城君在魏国位高权重,怕遭忌刻,对于别人在魏王面前议论自己非常敏感,因为白圭常见魏王,身边人提醒他,得防着白圭一点。白圭知道以后,便对新城君道:
“夜里在外面走的人,不一定非奸即盗;他能够保证自己没做坏事,却不能保证人家的狗不对着他叫。同样的,我能够保证自己不会在大王面前议论你,却不能保证别的人不在您面前说我啊!”
后记:
白圭,战国时期人,名丹,字圭。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
他为魏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腐败,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也曾到过秦国,当时秦国商鞅正在实行重农轻商的变法改革,白圭反对这一政策,随离开秦国,经过一番游历之后的他,对各诸侯国的政治局势看得更是透彻,对政治产生了很深的厌恶,于是他弃政从商,成为洛阳著名商人,有“商祖”之誉。
其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首次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
商都洛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经济的中心,商业非常繁荣。
《史记·货殖列传》载:“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数过邑不入门。”又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张仪列传》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