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布比注血发布时间: 2022-08-24 15:55:29 浏览:7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总之还是希望和有爱的人一起生活叭,这样生活会更明媚一些。 我的视角可能不太一样,毕竟我比较中性,也不是说每个女生都是可爱的,男生都是不可爱的。虽然基本盘这事不好说,但是我想了想,想起一些很有爱的男生朋友,他们情商真的nice,能遇见他们是很幸运的事。 Soul上确实让我对某些人的评价突破下限(上一条…)但是也有很多宝藏男孩女孩,是很温柔可爱的存在(我来点名了[狗头脸红])@养猪大户@Henry@小黎@玩具锤…都是爱美术/音乐/阅读的让人生活更可爱的宝藏男孩 以下摘自早见关于余秀华事件的“暴言”:“ 1. 我之前在备忘录上写说: 可能东亚女的从小在 pua 的环境里长大,已经听到不仅一个女生的择偶标准是「对我好」了。仅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说,亲密关系中「对我很好」不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东西。这是啥,你喜欢我我喜欢你,那互相体恤彼此看见共同扶持,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基、础、线么? 然后对我好的人不要太多了。我觉得,女性应该去创造足够多被人看见被人喜爱的机会。这样就能对「对我好」这种叙事产生抗体免疫,不至于满足这一个条件就沦陷了。 我现在反思一下,这种言论还是太高傲了一点。余秀华事件里,她在亲密关系里展示了最脆弱最不堪的一面,却被别有用心(甚至说是恶毒地)公之于众。殴打、家暴、利用弱点恶语相向,而这一切还能被受害者概括为「其实,他对我很好」(当然,也有可能她说的是反语)。 还是回到那个问题。 有时候觉得男性也是受害者,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男性,没有接受过爱的教育,取而代之的是骄躁阳刚的成功学叙事。他们连自我都不曾了解,对周遭的一草一木也不曾有感知,又怎么去接纳另外一个个体呢?他们把自己受过的情感伤害、接收到的社会压力、未解决的人生命题,全部像乌云一样盖在亲密关系的对象上,再发起一曲煤气灯操控的探戈。 很多男性真的不懂,爱是灌溉着幼苗成长的露水、阳光、肥料和清风;爱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彼此扶持、认真倾听、积极共情、互相看见;爱是用心的呵护、丰富的滋养。 微博用户@何處是牯嶺街评论说—— “对我好”真的只是基础线,事实上不需要亲密关系也可以体验到。但爱从来不会止步于此。可惜的是很多人欠缺爱的教育,不懂爱就像呵护一粒种子发芽到长成幼苗继而用心栽培的不间断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 2. 而且我一向觉得,爱人之前,要先爱草木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个对万物生灵都没有美好情感的人,怎么指望他对复杂的人类个体产生爱情呢? 朋友前段时间喜欢上了一个男生,她说最开始 crush 的瞬间是发现他常去小西天电影资料馆。现在还会看点书影音的男生真的太少了,她说。 在互联网上。这样的男生似乎总是被贴上「文艺男」的标签,然后和各式各样的刻板印象一起打包,变成茶余饭后点燃情绪的谈资和笑料。但我想说的是,书影音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社交门面,那些我们在斑驳银幕中流下的眼泪,在流淌音符中被打动的共振,在错落文字中窥见的另一种生活范本,都让我们宽厚而勇敢,于是我们学会了去捕捉心尖儿上的情绪,还有审美和情趣。 这些东西共同搭建了充盈深邃的精神世界,构建了丰富绚烂的内心层次,这些难道不都是「爱」的基础吗? 多年前在三里屯的 page one书店,有个《四个春天》的导演见面会。 现场一个女生举手,说到电影里老伴儿不忍心吹蒲公英的一幕,自己四岁时也有过一模一样的感受。「原来人类的情感真的可以跨越这么大岁数,达成共情。」她继续说,「我现在在所谓的top2,身边同学都是往前冲充满焦虑。但我会想起高中老师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让你攀登到怎样一个最高峰,而是使你对一花一草都产生感情。」 3. 我最后再暴言一句,男的不行,是真的不行,基本盘的不行。屎里找米,屎上雕花,行不行?当然可以。但何必呢? 我身边一些女孩子,即使身在国内,但是在某个时间点后、就没有 date 过中国男生了。当然也不是刻意去找外国人,但是你所能见到拥有温柔善良、细腻柔软、宽厚勇敢、有审美和品味、有运动健身的习惯(不是gay)、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只是打游戏)的特质,就是不、可、能发生在国男身上。也别举什么 Not all men 的个例了,我说的是基本盘。不行,就是真的不行。 4. 以上三条 po 文,是我今天早上在看了余秀华事件后写的。前两条比较理性和克制,第三条确实比较情绪化(有人问我最近是不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不是,其实就是看了余秀华直播后单纯的愤怒)。#余秀华 #你遭遇过性别偏见吗?

评论:
李发财养猪日记: [狗头对眼]这波点名还行
Henry是亨利: 点名要不要喊报道[笑倒地]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