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贞革新 二王八司马 唐顺宗李诵虽在位只有几个月,却切中时弊,改革针对性直接瞄准了藩镇势力和宦官专权问题,史称“永贞革新”。清代王鸣盛评价其改革措施为“上利于国,下利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宦,跋扈之强藩”。 比如首先从免除民间六税和革除宫市以及五坊等弊政入手的措施,从而严禁宦官强买强卖;又试图收回宦官掌控的禁军兵权,以削弱其势力;同时打击藩镇,加强中央集权。 只是现实骨感,宦官勾结藩镇及朝中权臣守旧势力用打七寸的反击方式,先让太子李纯监国,后逼宫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而李纯立稳之后,尽废新政,将改革的核心人物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柳宗元、刘禹锡、凌准和程异贬为远州司马,即“八司马”;而“二王”王叔文贬为渝州司户参军,后被赐死,王伾贬为开州司马,后死于贬所。 他们的人生如同抛物线一样,在经历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颠峰之后,就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可见当时政治角力是如此的残酷,成王败寇死生不计,翻天覆地, 这场本有望挽救大唐危局的永贞革新不到一年就全盘失败,塌得是如此悲悲戚戚。 改革失败的因素错综复杂,但对于这些“新锐”的了解,让我感觉到,他们意气风发之时,却没想自身在于明处,暗处被触动利益的集团用愤恨、嫉妒和不甘的毒针欲将至死而后快。只能说革新集团春风得意之时,如果缺乏敏锐性,浑然不知、肆意妄为那就是失败之势陡然生起之时,最后波诡云谲之时就是身首异处或远赴无荒……
评论:
来年: 所以做大事还是得如履薄冰
似水流年: 能研究晚唐的人对历史不是一般的研究。没有挥动屠刀的能力就不要去刺激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