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鱼石斧陶缸」(二)图像义蕴
关于鱼和鸟的形象在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中的内涵,石兴邦认为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战胜以鱼为图腾的部族。而鸟在鱼身体中的图像则被广泛解读为鱼与鸟部族人群的融合。
其实鸟的形象在中国史前时代广泛流行,鸟在中国史前时代与天极观念密切相关,天极的运转被认为需要神鸟的维护。在史前萨满宗教中,巫师会在萨满状态具备蚕或昆虫一样的蜕变之力,化身为神鸟,维护天极运转。因此此类图像可能表现的是神鸟在鱼体内完成孕育生长,再从鱼口内飞出,协助天体运转。
在不同物种体内孕生是颇为典型的萨满式观念,在玛雅文明关于玉米神重生的神话中,也有类似的观念。
《庄子·逍遥游》中鲲化为鹏,即鱼化为鸟的描述,很可能是史前时代神话的孑遗。庙底沟时期就应有类似关于鱼鸟关系转化的神话。庙底沟类型彩陶多发现于日常生活遗存中,应为日用品。鱼鸟组合图像的盛行表明相关神话和信仰在当时为众所周知的知识,可被自由表达。但也不排除社会上层有利用这一信仰获得和维护权利的行为。
鹳鱼石斧图陶缸为翁棺葬具,该图像或有特殊内涵,表现墓主既拥有与鱼鸟组合信仰相关的宗教转化能力,也有以钺为代表的世俗权力。
@投稿小助手


评论:
淇淇: 有趣[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