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者生存」
本书用「人类的自我驯化假说」解释了人类天性中的「友善」如何进化而来,并指出现实中不同阵营、政党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冲突和暴力,同样是由于这种进化而来的「友善」。友善和敌对,就这样天然而矛盾地存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本书既是在写一个进化假说的研究发现之旅,也尝试着基于这一理论探讨如何解决严肃的社会问题。虽然讲的是人类的进化,但也有可爱的动物主角,比如跟人很亲的狗。想给书友的一个建议是,这本书和乔纳森·海特的「正义之心」一同食用口味更佳,因为后者也在探讨同样的问题。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智人凭借他们更善于合作胜过了尼安德特人等其他几个后来灭绝的人属物种成为赢家。本书先从心理理论、合作交流的能力谈起,这是合作的必备前提。黑猩猩就不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在黑猩猩面前的几个杯子中,其中一个藏有食物,当实验者向黑猩猩指出正确答案时,黑猩猩无法理解他的手势。相比之下,一些驯化的动物能轻松通过这个测试,如狗、经过「友善选择」驯化的狐狸。驯化能带来合作,通过驯化进化而来的动物会变得温顺,更亲近人而不是害怕人,同时具有面相更年幼、牙齿更小、头更小等特点。
人类也有着相似的驯化痕迹,因为人类也是「自我驯化」而来的。在古人类部落中,那些「更友善」的同类更容易成为一同狩猎、觅食的搭档而被选择出来,在这过程中,人类也开始用一些符号标记同一个部落的成员,并发展出对同一群体的成员的「爱」,正是这种成员彼此之间的亲近感促进了群体内的合作和凝聚。其背后,是大脑中血清素水平更高,催产素抑制杏仁核的威胁探测功能,减轻对他人的警觉和害怕,同时增强对他人的友善和联结。
如果人是天生友善的,那为何有些时候我们看不到这样的友善呢。我们常能看到不同阵营的人在网上喷来喷去,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歧视以及诉诸暴力,如美国的红蓝阵营的冲突。本书后四章谈论了刻在人类本性中的友善的黑暗面——非人化。正如「正义之心」中的一句话,我们的正义之心基本上就是我们的「部落之心」。作者认为,我们对群体内成员的友善也解释了我们对「外人」的敌对和攻击,我们喜欢和自己相同的人,同一「部落」的人彼此友爱,而对于来自不同「部落」的人,就没有那么好了。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增加「接触」的机会,两个群体如果生活中几乎是彼此隔绝的,必然彼此无法共情,在有冲突时便会将暴力视为合理。消除对立,让不同「部落」的人能好好相处的一个办法是,我们要扩展「谁属于我们」的定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