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乌鸦救赎

    北京的《邸报》在1889年的春天刊登了几份关于年老考生在省试中情况的奏折。福建总督上奏折报告说,该省的秋试中总共有九位考生年过八十,还有两位考生年过九十,然而他们却通过了所规定的考试,他们所呈上的文章结构严谨且书法秀美。总督在奏折中还说,那些年老的考生在进学之后的六十年里已经参加了三次晋级考试,假如第四次还不成功的话,他们就会被授予名誉学衔。河南总督也同样报告说有十三位超过八十岁的和一位年逾九十的考生,全部“通过了整整九天的严酷考试,文章完美,用词准确,没有暮年的痕迹。”更令人咋舌的是安徽省的报告,那里的考生有三十五位已经八十开外了,超过九十岁的有十三位之多!你能在其他国家里看到这种现象吗? ——《中国人的德行》 >>阅读更多



用户:乌鸦救赎

    关于勤奋 中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病,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西方人总会对此感到不理解,有一点却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们往往会为了勤奋而去勤奋,除了勤奋,他们几乎得不到任何报酬。一些有钱人可以靠着自己手中的金钱买到学衔和官职,这样的做法势必挫伤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还不是卖官鬻爵所带来的最主要后果,因为人们依旧热衷于科举制度。几乎所有省份都在抱怨候补的人员远远多于空缺的职位,不管在什么样的考场里都挤满了应考的学生。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有时候竞争某一个职位的考生会超过一万人。试着想一想吧,想想那些学生在每次考试中所付出的心血,你就会明白中国人到底有多么勤奋了。在中国的《三字经》中,有这样的事例来说明读书人的苦学:囊萤映雪、负薪挂角。时至今日,这些故事仍然被中国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奉为勤奋刻苦的典范。当然,中国也有很多在进学之后就不再勤勉的例子,但是,在中国人的眼中,这种人并不是真正的学者,因为只有那些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奋斗不止并最终学业有成的人才可以获得学者的光荣称号。除了在中国,我们又能在哪个国家看到祖孙三代共赴考场的神奇现象呢?又有多少人在经过了多年不屈不挠的努力之后,直到自己八十岁的时候才得到了长久以来所梦想的荣誉呢? ——-《中国人的德行》 >>阅读更多



用户:乌鸦救赎

    《中国人的德行》是美国传教士明恩博在华居住50多年期间写下的,并在大清帝国时期1894出版。 100多年过去了整个民族与书中描述大同小异,并无本质变化……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