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飞鱼

    喜好,哦不,不得不哲学。 对蠢货及傻逼欠缺耐心。讨厌空洞的安慰,我一般都是长篇大论一堆,说明问题等等。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成为被束缚也束缚别人的可悲之人。 同理心强,很多情绪你经历过的我都经历过。所以本人可以做树洞,可以做理解人的人。 我迫切地想要看看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 人不能只是活在那个狭窄的世界中,所以我感谢如今的时代。 >>阅读更多



用户:飞鱼

    人类真是悲伤的一个群体。 应然性的理想国带不来这人间。人间的社会总是理想国与人类这个群体发生构合后形成的扭曲的残缺的产物。 太多的事情在应然性上来说是那么简单,但落到实地,很多的情感变化、归因对错,却是颠倒了起来。 ​就好像我今天刷小红书,看到孟子义妈妈说孟子义什么情商不高,作为公众人物应该说话有公众人物的规范。 ​我真的很讨厌这种观点。 ​公众人物凭什么要对自己的言语行为进行自我审查?ta们凭什么有这个义务?任何人都不应该在道德上给ta们施加这样的责任和义务。 ​公众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引起什么样的误解,那是公众的错,或者说是某一部分群体自己的毛病。而现在错误却被归因到什么公众人物上,这是【对错】的颠倒。 ​但公众人物为了避免惹上麻烦,他们进行这样的自我审查,久而久之当大部分的群体都认为什么公众群体说的话引起了轩然大波就应当给公众人物在道德压力上施加言辞行为审查的义务,一个灾难化的、大范围的戕害就形成了。 加害人与被害人都认可了这样的命题。 ​吊诡! ​ ​而且情商的定义也没说明白以及为什么会有情商这个概念,它的使命是什么?原理是什么?来源是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逻辑啊逻辑,远离日常生活;我们淹没在名为【习惯】的海洋里,相互冲突的不融贯的命题充斥着我们的脑海,我们习惯了混乱,习惯了不得其法,习惯了习惯。。。#AI #理想国 >>阅读更多



用户:飞鱼

    今天刷小红书,看到了脱口秀,这一期主题好像是人际关系,然后有一个人讲了嘲讽粉丝的段子。 然后我在洗澡的时候就发散了发散,特此记录。 一谈到人际关系,人们往往首先冒出来的是两性的恋爱关系,友情很少提到,亲情很少提到,更何况其他的人际关系类型。去看那些李诞连麦,去解答问题的,往往也都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两性关系。我还看到上面有弹幕说【嘲讽粉丝跟人际关系有什么关系?】 哎,非常贫瘠,但也引起我恐惧,因为我发现我也没好好想过人际关系这个范畴当中到底有多少个子类。 今天还复习了一下如何定义问题,今天晚上立马就给了我一个实例,生活当中太少使用这个技能了。 还是要重复我上一篇帖子里的观点,在我们自我世界的建构过程当中,环境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外界环境是我们自我世界的原材料。应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观都是自我的世界观,我们看到的世界永远都是我们主观的世界。客观的世界要比我们的主观世界辽阔很多,嘈杂很多,那里你有你想都没有想过的观点,你想象不到的人群,你感知不到的事物,你没有体验过的感受。当我看到追星族,各种意外死亡人群,医院的病人,车站的旅客,各大旅行者背包客,个个爱好圈子,留学圈子,公立体系圈子,国际教育体系圈子,以及广大的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历史上死亡的人群,天灾人祸的遇难人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我的主观世界,我会发现这个世界的人真的好多,但我无法将他们全部纳入到我的主观世界里。 同样的逻辑,在各种文娱作品的洗脑和宣传之下,人们就将两性恋爱关系视为一种常见的同时耗时间的一种人类活动,忽视了其他的人类体验。与此同时,我们又没有好好的将这个事情当成问题去解决,所以我们一边耗费着时间干着这样的事情一边却又无法处理好这个事情。而如此占时间的一个人类活动,人类处理的尚且如此凄凉,其他的人类活动遇到的问题的处理估计更是凄惨。 就这么看下去,我们很多人简直把人间的事情处理的一团糟,然后摇摇摆摆活到现在。 下一个话题是人宠话题,一个人际关系的衍生品吧。 人宠关系相对很简单,因为宠物特别简单,你对其拥有着绝对的支配权,同时它还没有脑子,它会服从你。 人类相对就麻烦很多,你要让一个人绝对的服从你,你还得想办法pua他,甚至付出大量物质,宠物就省过这一步了。 人活在世上,自己一定要是自己世界的中心,人类体验任何活动,尝试任何产品,进行任何一个人际互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自己。但很多人其实忘记了这一点。 一些人结婚后主动断绝自己跟所有朋友的深度链接,专注于相夫教子,当然美其名曰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家庭里。愚不可及,且人为的制造选择题。 但人宠关系中,人类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主体性。毕竟阉割小猫小狗都已经自我合理化了,主人没有良心上的谴责。这绝对是一种主体性的体现。 小猫小狗用它们的牺牲破解了人类两难的道德难题,功德无量。毕竟小猫小狗没脑子嘛,这件事情很快也就忘了。 如果是人类,那就麻烦的多了,第1人类会不满,第2人类会说话,第3人类能反抗。毕竟为了防止一个人繁殖过度而将一个人进行人道主义xxxxx,多多少少还是会引起一点社会议论的。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人宠关系 #脱口秀 >>阅读更多



用户:飞鱼

    战力比拼和对恋爱这两类活动的过度宣传与自我世界的侵入,我认为是文艺作品带给我们的副作用。 人类对于这两件事情的关注用力太猛了。 去跟大咖连线等等等等的问题,基本也都是关注在恋情上。我就觉得说你们没有点其他事了吗?其他事情才应该是世界的绝大部分事情吧,恋情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分。 一个小小的活动就能让那么多人的时间消耗在这种事情上,而而且大部分人也没有正儿八经的去正视这件事情,就在那里瞎忙活。 人这一辈子就这么一次,然后那么多可以体验的活动都没有人知道,更别说亲身实践了。 时间如流沙消散 #自我建构 #自我世界 #文娱影响 >>阅读更多



用户:飞鱼

    我听到这封信的第一反应是我很感恩有李诞这个平台,就大家竟然这么放心的给李诞投稿,这说明对李诞很是信任[捂脸][捂脸] ​多看看世界,多看看人,挺好的,有益无害,所以有人分享故事挺好的。看多了有助于自个儿进步啊。 ​ ​故事里这姐们我特别好奇的一点就是这经济来源挺充沛呀,感觉。靠什么赚钱的呢?还能养一个8岁的女儿。 ​ ​整个世界都是情情爱爱的东西,就别说其他的一些东西了,就光情情爱爱里就围绕着那俩人展开,我的天哪,没有其他人了是吧? ​ ​道德上我倒是觉得没必要评判。这也正是一种比较宽松的不评判的范围,别人才愿意把故事分享出来嘛,我还是更愿意看更多的人投稿,维持整个大环境。 谁可怜谁不可怜其实很难讲的,谁可恨谁不可恨也都很难讲。 那你比如说那俩男的,说不定抱有的心思就是一个占便宜的心思呢,那按照这个视角这姐们儿还挺弱势; ​而且根据鲁迅的破房子的效应,这姐妹其实也没干啥特别恶心的事儿,对吧?也没要钱,也没破坏家庭。对比起其他的一些人,简直纯洁圣女[吃瓜][吃瓜] ​当然换另外一个视角,这姐们说不定也觉得那种关系也挺好。 ​总而言之,价值评判这个东西,各花入各眼吧。 ​ ​我的感受就是好多人就是真的,凭着本能做事情,然后在不同的场景不同人的碰撞之下,衍生出了一大批的故事。我也没有什么思想指导,那也很难有一个好的思想思维方式啊,去教我们去处理这些世界上的纷纷扰扰,tmd没有这样的教育,服了。 ​简直是教育的缺失,太可恶了。 ​ ​这都能拐到教育体制的反思上,不愧是我[敲打][敲打]上价值 #李诞 >>阅读更多



用户:飞鱼

    我并不是一个深度参与的粉丝,顶多就是刷刷切片的那种程度,不过像这样的事情总会勾起我很大的一种戒断反应。 我觉得现在的我比以前的我长进那么一点点的地方,可能我会定位到底是什么让我情绪不舒服,我觉得我可以把我现在的这种弥散性的悲伤定义为一种人际关系切断的一种戒断反应,这种人际关系的阶切断是存在于自己幻想当中的。而这就足以让人觉得有点失魂了。 其实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来降低这种戒断的烈度的,你比如说它其实也不是消失了对吧,还是会有一些动态会更新视频,这就好像某些明星有作品出来跟没作品出来一样的差别,大家也都不会觉得有啥,因为大家会觉得那个人还存在着。 我其实也会想,为什么会选择停播对吧? 因为要忙主业。 但其实现在有的是人想要在主业之外开辟副业,这种停播行为感觉像是一种倒退。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想,其实又可以换成另外一种比喻,就像换工作,也就是换一换工作嘛,也没什么别的改变对吧? 我始终觉得扯淡的一件事情上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分手的男女就应该互删联系方式】这种sb行为。与之相类似的好像不去做直播了,就应该断绝掉所有的联系,巴拉巴拉的。 不直播了,依然可以活跃,依然可以【存在】。而且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不直播了,我觉得完全可以说偶尔的时候播一播也没啥呀,就我实在搞不太清楚啊,就搞这么一种巨大的仪式感,然后整个虚拟主播圈子都深陷在这种沉浸式的演出当中,大家沉浸在这种叙事结构里,然后感受那种痛苦,表演那种痛苦。 我觉得应该跳出来啊。其实说白了就是简单一点,现在时间有点紧,这边的直播事物要放一放。但还是那句话,人的际遇人的经历会变的,说不定哪天闲下来又可以播了,或者就算现在所谓主要的工作比较忙了,也不是不可能一点时间挤不出来。 脑子里有一种被嵌入的,一种虚拟主播毕业的那种叙事结构要把它摘掉。他本身其实不算什么大事。那种嵌入到头脑里的结构,引动着我们情绪的一种是非常头疼的事儿。 那样的结构让双方都非常痛苦,主播本身很痛苦,观众也很痛苦,那种叙事是用我们的痛苦来造就来渲染某一种氛围,但其实没有必要。 回过头来说,我其实特别羡慕有这样的经历。生命的痕迹,生活的记录,在互联网留存下来,然后与那么多人的生命轨迹交织在一起,多么巨大的幸福和恩赐。 真是令人嫉妒啊! #雪狐桑 #虚拟主播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