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Petrichor

    这绝对是我吃得讲究的一顿儿早餐了! 往日三只热乎儿小笼包或三块全麦藜麦切片面包草草对付,边走边吃刚好吃完到达大门口刷脸打卡,多一口都活该我噎死…故极羡慕早上能坐下来舒舒泰泰吃一碗细面的人,若还能扯张报纸,那简直是神仙开机模式。 中学时代,老师曾派给我一个讨人嫌的差事“普通话推广员”,天天人模狗样在学生中抓方言。大清早我班某男生在校门口面摊买面: “老板,下一碗(ming)命!” “什么面?” “小(ming)命。” 哈哈哈,笑得蹲在地上站不起来。后来发现有些人的舌头和口腔是真的发不出mian这个读音。 两年前在新疆,建设兵团的导游正在讲当地特色美食馕(nang),一种空心的饼。舟车劳顿的我和同伴头靠着头正打盹儿,一个急刹车惊醒。两个傻妞儿心照不宣往车窗外的山上探寻猎物:什么狼(lang),青天白日哪儿来的狼(lang)?又心照不宣的笑出猪叫。只有我们两个懂这个梗,鼻音n和边音l傻傻分不清楚,南方人基本上分不清楚…[晕][晕][晕] #中式早餐 #一碗细面 >>阅读更多



用户:Petrichor

    “小C,你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G教授事件渐渐淡出,卿本佳人,奈何是gay?他终究不是他永恒的月亮。这一届看客为教授唏嘘叹惋不已,至今都走不出来,他们说“从来没有在雪中站那么久…” 第一次真实的感受到男同,始于高中。我有一个学艺术的闺蜜,某天她鬼祟的暗示我:“喏就是他!”从密集的人群中追溯到尽头,一个礼堂里穿黑色燕尾服弹钢琴的男生,唱美声的,塔一样高大的身材,天然的共鸣腔。我惊呆了,嘴巴半天没有合拢。 戏里的程蝶衣和段小楼,戏外的张国荣和唐鹤德,1919年,毛姆大师来到中国时带着他的同性密友哈克斯顿…他们究竟怎样的对抗过世俗偏见?民国桂系军阀白崇禧之子白先勇,这位1930年代来的先生,于青葱岁月中补习班的路上迟到,楼梯上匆匆撞到了后来他相伴38载的同性密友王国祥。作为将门之后,他该何以自处? 有一部耽美小说改编的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其年代感氛围感自是拍的很抓人了,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比如剧中商人程凤台对戏子商细蕊的心思:你随便去当个小木匠、小皮匠、卖糖糕的、赶大车的,我只要你这个人,全须全尾的,高高兴兴地给我活着… 啊,两个man居然可以这般好?姑娘我真的受刺激了[捂脸哭][捂脸哭]和朋友江边散步交流情节,我说看了这个剧心里空落落的,若这世上吧,没有那么一个人透过你的皮囊看到且珍视你内在的特点,算不算白活了?朋友马上白我一眼:“宝儿,别梦了,真想一板砖拍醒你。” 瞎说八道许多。任何缘分,只要不贪心,可以成为礼物。一旦执着了,就可能变成了惩罚。 #鬓边不是海棠红#卿本佳人,奈何是gay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