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旧池台

    大同婚内案的意义在于对世俗之上,法律之下的模糊地带给予了说明。相对于其他形式,毫无感情基础没有感情的订婚,强行将两个人以某种世俗形式捆绑在一起,更是一种不道德的婚姻前置形式,也是案件的伏笔。所以,案件的社会价值并不在于对legal意义上QJ行为的定性,那一切不言自明。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源于婚姻终结了爱情,可是案件当事人连爱情都没有,就想强行进入婚姻,一切悲剧根源于此,一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不在此时,也在之后,宿命般的结局早也注定。 #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 >>阅读更多



用户:旧池台

    Soulmate的前提要义是,得首先有Soul。 Soul的前提要义是,得首先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丰富度。 丰富度自然是具备相应的阅读量,《好东西》里小茉莉说的: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可怜什么? 知识结构就不仅仅取决于学校那点教育,大部分后天养成。 当然,这些都只是前提的前提,基础中的基础。 所以,如果这些都不具备,那么在找什么? #关于soulmate >>阅读更多



用户:旧池台

    桥水达利欧的观点含金量越来越高了:现在不仅仅是关税的问题,或许是全球秩序的崩塌。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zz秩序》讲现代化带来不稳定性,把这个观点从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international relations,仍然适用。 时代一粒沙压在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如何,普通个体都不应该对对峙而紧绷的policy欢呼雀跃,更应该是悲壮萧穆。所谓奉陪到底,上层建筑可以作为博弈的托辞,作为个体,完全没必要拿来口舌之快。任何悲壮的宏大叙事背后,都是万千蝼蚁不能偷生。毕竟,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阅读更多



用户:旧池台

    28年前的昨天,王小波去世。 我读王小波的书不多,《黄金时代》和《时代三部曲》算是为数不多的两本。不是因为对他不感兴趣,而是我对文学类书籍一向读的不多。王小波于我的意义在于,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向往与自况。 生前寂寞,死后爆红。历史上从来不缺这样的人,于文学和艺术类,简直是另类的流芳千古的不二法门。死亡,成了一条分界线。文坛的荒诞与恶俗,正是如此:作品本身说不了话,作品再好,没有事件加持,仍然出不来。而所谓的事件加持,在女作家一定是一脱了之,在男作家一定是一死了之。这种现象,王小波生前曾经批判过,吊诡的是,如今应验在自己身上。围绕着他的身后名,大众接受存在着明显的两个阶段:大概头十年,他是作为一个反叛天才、权威解构者、自由主义者被接受;近十多年,在年轻的群体中,他主要作为“撩妹高手”被接受。一切崇高意义被消解,这倒很“王小波”。 文学的意义在于超越了文学本身,对一切所谓世俗、崇高、道貌岸然进行辛辣的嘲讽和反叛,这是王小波作品可以风靡后世的原因之一,也是普通人可以从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源泉。在庸人主导的世界里,思想超前一步,就注定悲剧一生。时代依然荒诞,活着的人,有多少已经丢了灵魂。 所以,如果单纯只是从文学意义上理解王小波,显然是太狭隘了!#王小波 >>阅读更多



用户:旧池台

    广场看到一个评价“72岁的男人走出了27岁的步伐”的瞬间,拥簇者众。 强权拜物教是一种缺乏教育的原教旨主义者,对建立在强权基础上的武力或者以武力为威胁,或者某种霸道逻辑有种根深蒂固的崇拜情节,产生的根源还在于价值观缺陷,价值观混乱就会混淆是非。某种意义上,所谓72岁的男人,和西大那个79岁的男人,在逻辑和精神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信奉强权逻辑,漠视规则和约定成俗,但价值观混乱者粉前者而黑后者,仅仅因为后者和我们利益更攸关,仅此。 三观正的基础是理解并尊重普世价值,尊重常识,尊重逻辑。否则,就会在某些事情上产生南辕北辙式的混乱判断。 >>阅读更多



用户:旧池台

    厌蠢症是一种严重的嫉恶如仇式的心理洁癖,社会关系如此,男女关系亦如此。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