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看看大千世界

    #生活碎片 昨晚看了《破地狱》,感觉颇为悲凉。对于老去,对于病痛带来的折磨(文哥中风),感到有些无奈,但是又有很多的悲伤。因为这些事情也同样发生在我的周边。 生活总是会强加一些东西给我们每个人。我们只能接受,拿着,看着,吃下去,消化它。可能有帮助,也可能只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破地狱,看的时候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想想,可能是破除人内心的执念,以便逝去的灵魂早日超脱早日上路,而活着的人,放下执念,更好的活着。 >>阅读更多



用户:看看大千世界

    #生活碎片 #景德气象 《景德气象》这本书,是作者胡平在景德镇多年采访,收集材料整理出来的一部景德镇瓷器现代史,兼具对景德现状的展现和未来的展望吧。 本来,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像随笔。我本对瓷器这方面不太了解,冲着景德镇的名气来看这本书的。对于瓷器的理解,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也知道好的瓷器价值连城,但是好在哪里,缺一无所知。 看这本书,又如听讲解,听介绍,对于景德镇的历史,对于瓷器的发展,有了初浅的认知。 瓷器的发生,首先代表了历史的科技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烧制瓷器需要的高温,比陶器要高很多,这里面就是技术的进步。 烧制工艺,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这里面也有大量的技术和钻研。我们通常说的工匠精神,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环境的影响,让景德镇变得比其他的钧、汝、官、哥、定更加的重要。这其中在于,元朝更在意白色,青花瓷是在元代的景德镇创烧成功,成熟的。这里面有元代,蒙古人的文化内涵,也有前后几代人的艺术修行的结果。 而,明清时代,景德镇的瓷器代表泱泱大国出海了。这其中,见证了全球化的第一次发展历程。瓷器,既代表了东方大国的科技、工艺和文化审美,广泛传播到世界,也为当时的皇朝,换回了巨额的贸易顺差——白银。 景德镇的这个名字,来自皇帝的年号。而这个城市,用1000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烧瓷。这样的商业结构,理论上是脆弱的,凡事都有周期有起落。好在瓷器的生命力可能是和人类的发展长期绑定的。虽然中间有起落,但是对瓷器的欣赏和需求,还是一直在。在平常生活和高端场合,都不可或缺。所以,景德镇的生命力,起起落落,但是从来没有消失过。 现在,景德镇的瓷器生意应该是越来越大了吧。除了瓷器,瓷器文化及周边也越来越多,民宿也越来越有意境——毕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重了。我还没有去过景德镇,因为这本书,我觉得我需要去一次,也许不止一次吧。 >>阅读更多



用户:看看大千世界

    #生活碎片 #十不足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职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朝南面做天下,想与神仙下象棋。洞宾陪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作者,朱载堉 明朝 >>阅读更多



用户:看看大千世界

    #生活碎片 今天中午约了以前的同事,95年的小伙子一起吃饭。我们大约每三个月吃个饭。他说说他的近况,听我唠叨几句。我听听他的分享,了解一下年轻人的世界。 现在的大环境很不好,压力大,各行各业都卷。听了他对行业的介绍,我反而觉得他有机会和空间。 他和我短暂共事一年以后,几经周折,去了一个制造业的上游。这两年下来,也算积累了点经验。这个领域,规模不大,圈子小,老人多。碰到经济下行,全产业链都在煎熬,面临着不改变饿死,改变折腾死的局面。 我反而比较看好他的未来。 毕竟,他才三十。在一个行业可以继续坚持三十年,熬死那些老前辈,熬到经济复苏,就是他的时机和天下了。这么说说,他感觉好像没那么焦虑了[偷笑] 最可怜的是那些四十多的人吧。卷不动,熬不起,躺不平,最后就只有拼爹啃老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