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关于2024年的一些总结和对2025年的一些想法:
❶ 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接受,臣服。不反刍。
❷ 今天的烦恼明天再说吧。
❸ 重要的事情就心甘情愿地去做,不要不情愿。
❹ 不拖延。拖延造成严重的内耗,负重前行不是好事。
❺ 永远不要对过去后悔,对未来恐惧。
❻ 尽可能地做减法。学会抓重点。
❼ 重要的事情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所谓专家。
❽ 躺平就躺平吧。没什么了不起。
❾ 不害人也不做韭菜,认知是自己的铠甲。
❿ 在一两件事上追求深度,躬身入局,不夸夸其谈。
昨晚和两闺蜜一起聊天,暴爽。
经济时事和其他不让发的内容就不提了,说到教育。一闺蜜吐槽和女儿之间在学习上的纠缠。
女儿留小纸条给她和姥姥,说要离家出走,因为妈妈答应给她的手机时间无故被取消了。
闺蜜--就是这个不靠谱的妈妈问我们:咋弄?
另一个做很大领导的闺蜜,态度很明确: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办到!
为啥答应了给看手机又不办了?孩子不是被你欺骗了吗?她们很在乎承诺这回事的。
不靠谱妈妈说:“作业来不及做啊,马上要考试了,不抓紧来不及。”
领导闺蜜只回了一句:那又怎样,这个书不读了,又怎样?
不靠谱妈妈有点傻住,啥?这也行。
怎么不行,真的行!我们的意见基本一致:
现在做妈妈的,不用鸡娃,鸡也没用。尤其不要让孩子觉得,不读书自己就没路走,焦虑的一塌糊涂。
妈妈要给孩子兜底,首先是心态上的。
而,更重要的是没有真正做过自己的孩子不会有自主人格,永远对抗,叛逆,自卑,长不出精神骨头和主见。
领导闺蜜更绝,她女儿说想退学,退!女儿突然想休学去学个动漫师,去!女儿想出去旅游,同意!
最后女儿出去玩了一个礼拜,把成为一名动漫师的所有要求和细节都研究了一遍,自己放弃了。回来读书。
然后开始努力,中考前自驱力极强,天天挑灯夜战。
闺蜜也不管,那是她的事。结果女儿说:我妈啥都同意,她对我松,我自己得谨慎点。
孩子,真的心里啥都懂。
不就是不想读书么?不就是读不好这个破书么?有啥关系?
晚一年毕业怎么了?
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好。孩子要搞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的过程,就是成长。让她去试!
没有叛逆过的青春期,人生都没意思了。我们自己都是过来人,懂得都懂。
世界这么大,还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这是什么焦虑症?
领导闺蜜对不靠谱闺蜜说:不要和孩子纠缠她该怎么做,把那个劲用到你自己身上,让她对你慕强,好吧?让她求着你指导她的人生和难题,好吧?把自己变成她的偶像,好吧?让自己变成豪门,好吧?纠缠在未来学历贬值的事情上,没有意义,好吧?她做她开心的事情,你去做你开心的事情。
你单身妈妈不去找男朋友和女儿纠缠个什么劲?
不靠谱妈妈简直被洗脑了,两只美丽的大眼睛发射着兴奋的光---这也行?
聊的太HIGH,晚上各自回家已是半夜。
不靠谱闺蜜又在群里微信说:“我到家了,这个点小妞还没睡,不知道在干啥。”
我躺床上看到,回她:你睡你的。
她给了个晚安,乖乖说:好的。
妈妈和女儿,谁说不是同一个人生课题?
最好的关系,是互相懂,又真的可以分离。
从去年到今年,通过观察发现:
2024年开始就已经不再是“去大城市打拼(吃苦)”的时代了。实际上,去年咱也就躺平了,无论任何维度的“吃苦”都要尽量避免。
时光荏苒,“吃苦”和“打拼”的路径和方式,已经和十年前完全不同。在大公司大企业拼命996的时代结束了。随着时局变化和改变,也已经不适用于接下来的局势发展。现在:
▶️在家稳定的穷着,会优于工作吃苦996以及007。
▶️躺平和修身养息,会优于职场各种不确定性和PUA。
▶️在家“没什么发展前景”,会优于被迫“35岁中年危机”。
▶️小房子但低贷甚至无贷,会优于大城市高杠杆学区房。
……
说个玄学。对部分人而言,接下来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能量虚耗”周期。越是人口密集、压力较大的地方,个体的能量越容易被快速消耗,不仅干啥啥不成且容易带来情绪健康问题。
普通人就这么点儿能量,还是省着点用吧。
关注身心健康,回归正常家庭生活,照顾好家人的身体健康并多多陪伴。
越是低密度区域,工作生活的幸福度反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