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
本来是想去看《角斗士2》的,非常可惜已经下线了;最近网上都在说《好东西》不错,很搞笑,正好自己最近压力挺大,看个喜剧片还能放松一下,于是误打误撞买了《好东西》的票。
人不多,前排两个高中年级的小女生,挨着我一对情侣;我后排电影快开场时来了一对情侣,他们的后排还有两个女生,整场电影也就9个人;放映过程中他们几个时不时地被电影逗的放声大笑,这可能就是网上评论说电影比较幽默的原因吧;也可能我笑点比较高,完全看不出来搞笑的点在哪里。
演员的演技只能说一般,宋佳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女二号的演技就真的差了很多,表演的痕迹过于明显;章宇饰演的男一号戏份太少,表现也很一般,与在《无名之辈》中和任素汐的对戏差了不是一点点;可能表现最好的倒是饰演女儿的小演员,表现更加自然。电影的色彩运用非常棒,不管是镜头取景还是色彩对比,明暗变化,真的超级赞。
把该片当成喜剧电影的人可能脑子都不太好,因为它是现实批判电影,很有贾樟柯的影子;甚至片中台词还提到了老贾,可能是导演在向老贾致敬吧。
电影场景及台词涉及的是众多当前社会现实和背景,先说现实。离婚率高导致的单亲妈妈,这是女一号的现实;她前夫,也就是男二号,没有过多赚钱的能力,只能去跑滴滴;女二号,小乐队主唱,没钱买房,有情感需求但不敢正式谈恋爱结婚,算是退缩躺平;女二号的“P友”吴医生,有钱有颜,离婚后干脆不结婚不谈恋爱,只解决生理需求,因此有众多女朋友;至于男一号,定位其实有点模糊,完全是为了衬托女一号的女强人形象而存在,他是小乐队的鼓手,培训班老师,也是女一号的追求者,多少有点“舔狗”的意思。至于片中出现的 “couple”、不婚主义、“课间十分钟”,现实中早已见怪不怪。
女儿的角色设定更凸显了目前人们的迷茫与困惑:学生有特长班,她没有特长,于是她的特长就是鼓掌,别人在台上表演时,她只能当职业鼓掌观众;别的孩子都在使劲卷“素质教育”,人家去过美洲、欧洲、澳洲、非洲,她只回过山西老家,所以作文没法写;当她为了满足写作文的要求编谎言去过法国,母亲却又要求她不能撒谎,她太矛盾了。影片快结束时,有特长的孩子在台上为“领导”表演辛苦排练的节目,领导却接了电话走了,没走的领导也都忙着低头刷手机;只有她在小酒吧为乐队当鼓手演奏,台下的观众为她和乐队欢呼舞蹈;强烈的对比和讽刺。
再说背景。影片的背景设定都在台词里面,女一号是女强人,调查记者,传统媒体行业下行,她被辞职;女二号,原生家庭是母强父弱,从小被母亲严格管控,形成“讨好型人格”;男一号,父亲家暴,母亲早亡,所以有自卑内向和恋母情节;放在时代背景来看,应该是80、90、00后的现实写照吧。
影片的结尾,母女二人坐在窗前讨论悲观,母亲问:你为什么要写悲观呢?女儿说:因为足够快乐足够自信,才会直面悲观。没错,“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蒹葭苍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南方的秋,已然从白露过了霜降,
但除了早晚的薄凉,中午依旧很热。
桂花开了,谢了,不过一周的时间,
或因雨水少的缘故,花开的远没有去年热闹,
几天便被晒的萎凋满地,幽香也因此少了许多。
但芦苇似乎不在乎雨水还是骄阳,
依旧长的高高壮壮,开的热热闹闹,
迎接霜降的到来。
公司旁边一大片荒地,
一面临河,一面公司的围墙,
另外两面被围挡围起,
里面长满了芦苇。
从远处看,芦苇又高又密,
甚是壮观。
围挡处有个很小的缺口,
一条坑洼逼仄的小径。
起初有些担心,往里会不会就没有路了,
或者碰见将要冬眠的爬行动物。
但出乎意料,
路越走越宽,到中心居然有三轮车压出的痕迹,
瞬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天,格外蓝,
芦花,或淡紫,或雪白,
而夕阳,正金黄,
斜对着夕阳,仰望盛开在蓝色天幕背景的芦花,
突然有种躺在冬日暖阳下,
铺着蓝丝绒床单,
盖着淡紫色棉被的感觉。
嗯,这感觉真好。
逛了好大一会儿,除了风声,秋虫的啾啾声,
把四周衬托的静悄悄地,
虫声总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等我赶过去,又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响起,
总是与我保持相对的距离。
可远闻而不可近听也。
越到傍晚,夕阳下沉的速度越快,
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
我的影子也越拉越长,
似乎要接近芦苇的长度了,
我知道,我该往回走了。
式微式微,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