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融会

    黑龙江畔,虎啸风停,八六岁月,佛缘深种。 厦岛安居,心似沙门,勿恋俗世,哥已披缁。 禅心若水,波澄月现,自在解脱,如莲不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阅读更多



用户:融会

    为人父母,难免会有焦虑的时候。 有的焦虑孩子不好好学习,有的担心孩子性格有缺陷,有的发愁孩子没有特长....... 焦虑来焦虑去,自己每天活得疲惫不堪不说,孩子也过得很压抑。 当作为父母的我们一步步地摒除自己的焦虑时,我们的孩子也会相应地一步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与其整天发愁怎么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的养育模式。 >>阅读更多



用户:融会

    敢于重新定义孩子的成功,少以成绩来衡量,多用精神来衡量。 不知何时起,越来越多的父母,口头禅变成了“不学习,长大以后怎么有出息?” 孩子的价值观也随之被扭曲,"成功”成了他们人生中的唯一:周末要去补课、每天作业写到凌晨、成绩不好就不配玩...... 然而,成功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孩子的成功,不应该是成绩名列前茅,以后找到好工作,赚大钱。 而应该是有能力去让自己变得值得,内心充满力量去对抗未知。 这个社会,比成绩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一颗耐打的“金刚心”。 希望所有父母能重新定义孩子的成功,对分数少点在意,对孩子的需求多点关注。 >>阅读更多



用户:融会

    不会要求孩子完全顺眼,而是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我们总希望孩子成为让所有人满意的乖孩子。 于是,我们开始了对孩子的完美教育之路:不允许孩子玩想玩的游戏,不允许孩子挑自己喜欢的衣服,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事事苛刻,容不得孩子走一点“弯路”。 把所有的的焦虑,都无限放大投射到孩子身上。 于是,孩子变得省心、听话、乖巧,但缺了自我。 其实,不完美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他们能在挫折中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见解。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看到孩子的“叛逆”,因为这是他独一无二的个性。 希望你能不再批判孩子的不完美,对孩子的“叛逆”少点斥责,对孩子的勇敢多点鼓励 >>阅读更多



用户:融会

    我不把注意力放在我没有得到的事物上,而是反省我选择给予孩子什么。 在我们眼里,永远存在一种好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好像始终在追求那个得不到的东西。 无论自己的孩子多努力,我们都吝于给一个夸奖。 不断的否定与质疑,让孩子从努力变成了摆烂。 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如何引导在于父母。 孩子可能不是班里的第一名,但他却比上一次进步了一分;孩子可能学习上不是很拔尖,但却是个温暖、善良的人。 我们给予孩子的每次赞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最宝贵的东西。 >>阅读更多



用户:融会

    我认为改变的责任在我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 我们常常以大人自居,理所当然地把改变的责任推给孩子。 好像责任全是孩子的,而大人则有豁免权。 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孩子,首先应该改变自己。 当我们为自己骄傲时,孩子才会成为那个让你满意的孩子。 只有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才能用生命影响生命。 希望你能重新认识成长的责任,对孩子少点压力,对自己多点督促。 >>阅读更多



用户:融会

     我接受教育孩子的关注点是提升自己,而不是我的孩子。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激发起无数父母的攀比心。 我不能输给别人,所以我的孩子不能输给别的孩子。 关注点表面在孩子身上,实则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忽视了提升自己。 我们只有“望己成龙”,孩子才能从我们身上看到方向和目标。 >>阅读更多



用户:融会

    我允许我的孩子做一个平凡的人。 能接受你的平庸,为什么你却无法接受我的平凡? 我们把孩子看成孩子,把自己定位为家长。 不平等的关系,让父母只允许自己平庸,不允许孩子平凡。 不断逼迫孩子超越,还不如希望他们能过上幸福自在的平凡人生。 把孩子看作独立的精神个体,把自己当做一位合作伙伴,才能把家庭的船开向幸福的彼岸。 >>阅读更多



用户:融会

    我只关心孩子有没有全力以赴,投入当下。 有时,我们只看到了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却没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单纯只看结果,而看不到孩子的付出,只会导致打击和误导。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关心孩子在这件事上有没有尽力,有没有还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帮助孩子一起进步。 希望你能关注孩子的当下,对事情的结果少点焦虑,对孩子的努力多点夸奖。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