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到修行这个词时,要知道这个词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用什么修身?第二个前提是,行于什么之上?
修,说的是修之于身的意思。行,说的是行于大道的意思。修之于身,行于大道,是出自《道德经》。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修的前提,是以道修身。行的前提是,行于大道。
现在的一些人,既不知以何修身,也不知行于何处,却能夸夸其谈地在口头上整天修行个没完没了。不明道,而妄谈修身,妄谈行道,无异于一群盲人,在津津有味的互相交流,他们每天所看到的风景。
既然修不可无道而修,行也不可离道而行。那么比修和行,更前提的问题,就要给出解答。道是什么?
答案是:道者,万物之宗,生天地,育万物,化天下。道,惟精惟一,唯虚唯静。经常看到有人说,这个是道,那个也是道,什么都可以称为道。这样荒唐的认知,是对道的根本误解。就如同一个小孩子,从来没见过他的父亲,他才会看到任何一个成年男人,都觉得这个人是他父亲。那些认为道可以有很多,而且有很多不同的道,这些道还能够互相融洽相处的人,类似于认为,他可以有很多个父亲,而且是很多个父亲的种,融合在一起,生出来了他。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个生父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父亲只能是唯一的。就如同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父亲一样,天地万物,也只能有一个唯一的最源始的祖宗,这个唯一的祖宗便是道。所以道只能是唯一的。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循天道而自然,知常而不妄,葆其真而不伤。所以,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讲天人合一,人的身体,人的精神,人的生存,人的目的,人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天地所赋。所以,人的一切,都必须得本于天,宗于天,才能找到答案。离开天地,无法谈论人存在的意义。把人从天地里面抽离出来追问为什么活着,都是不知其所由,所造成的迷惘。
现在很多人认为,修行就是出家。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天地之大,你能出到哪里去? 能飞出太阳系,还是能飞出银河系? 你连地球都飞不出去。从一个房子,位移到另一个房子里,这叫出家? 这只能叫做搬家。
见得了天地的人,会以天地为家。以天地为家的人,处处都是家,天为屋顶,地为床榻。见不了天地的人,到处搬家,以为能通过搬家见得了天地,这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但凡还在拘泥于搬家的人,在搬家上面做文章人,都是未曾见过天地的人。未见天地,任你再怎么搬家,也见不了天地。再怎么折腾,都还是跟蚂蚁一样的渺小可怜。
修行是什么,不是做样子,不是吃什么不吃什么,不是做什么不做什么,不是耍猴卖艺, 不是跑江湖拜师说相声,不是刻意做作的戒律,不是装神弄鬼,不是磕头撅腚,也更不是把自己当个玩意一样的把玩来把玩去的,这里划几刀,那里补几针。这都是有病,不是修行。当我们说到修行这个词时,要知道这个词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以什么修身?第二个前提是,行于什么之上?修,说的是修之于身的意思。行,说的是行于大道的意思。
为什么我们要讲修之于身,勤而行之,因为天人是同构的,汝身非汝有,不可悖于天,不可与天争身。中国文化讲天人合一,天下即人身,人身即天下,老子讲修之于身就是不与天争身,知常不妄,否则就是悖于天,而与天争身,妄作妄为,轻者会失去一个人的根基,重者会大危至。现在的人讲修身,就是把精神和肉体献给某个鬼神,他们管这个叫修行,把身都捐出去了,捐给妖妄。他们真的能解脱吗?只有生病的人,才会整天想着解脱痛苦,没病的人,活的好好的人,才不会乞求解脱。
而真正的修真,是见小为明,见大为通。这是比见天地,更高的境界,因为这是见道。
都未曾见过自己的人,又哪里能见得了天地呢?都未曾见过天地的人,又哪里能见道呢?为什么你搬了一个家,又般了一个家,还是迷惘?因为你连自己都弄丢了,才需要迫不及待的,试图通过搬家来寻找到被自己弄丢的自己。
跑出家到处寻找自己,美其名曰,出家。而其实,你一直都在家里住着,从未离开过,你跑的越远,越不可能找得到自己。你越出家,就会越迷失。因为,你本来就住在家里,不住在家外面。
所谓的出家人,不过就是一群为了寻找自己而离家出走的人。一个人,到处去寻找自己,再没有比这个事情,更令人惊悚的了。越是丧家之人,越找得悲凄惨烈。出家越远,丧家越甚。也更会越来越可怜。
见得了纯素,便不用再修。见得了自己,便不用再行。妄自修者行者,皆是病人。
推拿点按,病去一半。
鼻塞点迎香穴,鼻头冒汗,嗅觉复通;
吹风头痛,点风池穴,汗出痛止;
皮肤瘙痒,点血海穴,血行风痒灭;
怒冲胸,胁肋痛,点太冲,人轻松。
食不化,胃撑胀,点三里,助消化;
胃口痛,点合谷,肠胃通,谷道畅。
不论大便秘结,或大便泄泻,点天枢,常手到病除。
胸若闷,点膻中;
心若痛,点内关。
痰多打呼噜,丰隆底下收;
咽喉疼痛苦,太溪能根治……
凡点穴得效,一在于辨证认穴之准,二在于用力火候到位,三在于坚持推拿点按。
越是顽固恶疾,越需要更多时间和功力。
人为什么要多做背?
因为背会越做越薄,新陈代谢加快,免疫力增强,曲线会越来越漂亮哦,背薄了,人直了,整个人就如脱胎换骨般,老中医讲,背薄一寸,寿长十年。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
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
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
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
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
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
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
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
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
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
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
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
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
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
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
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
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
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
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