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奥特曼的骨头

    如果Barbie 和Ken角色互换,会不一样么? 女人是容易共情的,如果这是优点,那就会被理解成是容易被洗脑的,容易变成消费主义的目标人群;如果这是缺点,那一旦抛弃它,变得铁面无情又和父权有何区别?影片没有去回答女性是怎样的,结尾用寻找自我规避掉了这个话题,同时也减弱了对男性的误伤和攻击。那么在此,Barbie和Ken又有什么区别呢?似乎是没有的,不过是在资本主义的棋盘之内打打闹闹而已。就像Mattel 的CEO说,你也可以叫我mother。但跳出来看,女导演将这些赤裸裸地展示,不也是明晃晃的无奈讽刺么? Barbie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也许没有人可以。但是至少她试过了。Barbie之母也说,我只能送你到这里。所以,值得亲自去看一看。At least you tried and saw it. 推荐戴锦华和GQ talk 的一期节目,关于《芭比》的后女性主义时代的真人幻象。她提到这部片子太美国化了。的确,Barbie world 对我们来说不是创世纪的存在。Barbie我想到了《一人之下》的陈朵,陈朵的冲击力是更强的,至少更对我的中国胃口。她的自主选择,不单单是女性的觉醒,而是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所有Barbie 、所有Ken的出路。 看完出来天已近黑,对面广场新立了雕塑作品,如图。题目:自杀在青年人死亡率中排名第一。来往的人绕着看了一圈,默默离开。运河的游船上,年轻人们欢呼着合照。天空一无所有,却总是给人安慰。 粉色,黄色,黑色,都是世界的颜色,都是存在的颜色。我想。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