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你期待什么 我期待简单的生活,原生家庭跟小家庭分割清楚,不接受任何长辈评头论足干涉小家庭。两个人想方设法的让亲密关系和谐,互相尊重,有一定各自的空间。 问题二 你的需求是什么 亲密关系方面受到过一些伤害,所以 IT 直男才会对亲密关系耿耿于怀。从记事起跟父母长年分离十多年,从小跟外公外婆长大,对我而言我的原生家庭就是外公家,从小看到的爱情模板就是互相搀扶,时常拌嘴,特别节俭的老年人的爱情。可外公外婆毕竟不是父母,特别缺爱,需要被爱不离不弃可能是最大需求。从小缺爱的副作用大概是低能量、不活泼、安全感不足,稳定长久的亲密关系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伴侣带来什么?说实话不敢有过多期待,人性贪婪总归啥都要,但没有白拿的好处,基于我能给什么,我能给的不多,毕竟本就不富有,不敢胡乱许诺画大饼坑自己伴侣,牛皮吹破🌚要跑了怎么办。自己的积累很少,名下一点点😂还待拆迁。其他都父母的,从小分开感情没那么深厚,有没有随缘。我想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我能给的也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上海土著不用担心住,除非非要独立婚房不可,80 后开始打工的钱从来没有追上过房价,一般打工人没家里支持,一线城市的房根本不敢想,上海土著的身份也不给打折呀😂 问题三 你想怎样生活 每天各自出门工作,各自早早回家,如果可以不工作有足够收入满足开销又能找到人生意义,倾向于不工作,我学到认知揭示的真实是工业化需要人精细分工做重复的事情。而不是人应该这样过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各种职业病其实已经佐证。有些东西无法延展,不然就不能发了。 一起在家做家务,一起做饭,简单的菜会做几道,凡是需要杀生的都下不去手,偏向健康清淡饮食,大鱼大肉不是不喜欢吃,遇到相伴余生的人不容易,想尽可能一起多走一段。饭后习惯散散步聊聊天,之后拿出一个小时听听课,有触动的认知分享给家人,再就是玩游戏看看片刷刷抖音,抖音被我驯化成新闻、知识、游戏资讯平台🌚 然后就是不可以分床睡,哪怕吵翻天了也必须睡在一起。必须保持正常范围 * 生活,一般科学建议好像每周一到两次,我想老了以后还是能牵着你的手。经济允许,一年远游一两次,不允许也可以随机city walk,探索地图。 谁能在事业方面有足够好的发展,全力支持。如果都没能有所建树,也尽可能满足你的需要不让你受委屈。 我脑海里的婚姻生活就是像外公外婆的日常生活,只是我懒😢反正外婆说带的几个娃就我最懒😢大概会尽可能的智能家电自动化,机器能搞定全部交给机器。 都说四十岁之前看原生家庭,林肯有句话说:“男人四十岁以后要为自己的长相负责。”四十岁以后的样子自己培养出来,感觉年少时没有好好读书,可不知道怎么的又对高认知有气质的人超有好感,也很怕自己暮气沉沉思维封闭,一直把自己往有点气质这个方向养,不知不觉十年了,感觉还远远不够。 大概是因为老人带大,好像没有那么强的物欲,多赚多花少赚少花,好像没觉得多过😶消费习惯偏向求精不求多,不追求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一切。 问题四 你怎么处理分歧 沟通,对齐信息消除误会。价值观层面,互相妥协,小事我可以多让着点,别把我气哭😭就行。家里讲情也要讲理,本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态度。只要不是触及底线与原则问题,绝不以事为由解决人。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