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笔记》,作者张力奋,2023年12月。
作为西进求学的第一批人,在BBC工作了近10年,而后长期担任FT中文网总编,“30年间在东西方的搅拌机里挣扎”,对思想、文化、生活、情感的思考必然是深刻而多维的。本书既是碎片记录,也是文化随笔,文笔简洁而不失英式幽默,字里行间满是作者的内心感受,读起来犹如与一位见多识广思想深邃的长者喝茶聊天。


《牛津笔记》,作者张力奋,2023年12月。
作为西进求学的第一批人,在BBC工作了近10年,而后长期担任FT中文网总编,“30年间在东西方的搅拌机里挣扎”,对思想、文化、生活、情感的思考必然是深刻而多维的。本书既是碎片记录,也是文化随笔,文笔简洁而不失英式幽默,字里行间满是作者的内心感受,读起来犹如与一位见多识广思想深邃的长者喝茶聊天。
2023年12月,《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迟子建。
第一次见到额尔古纳河的时候,观景台上播放的正是这首《乌兰巴托的夜》。
我发现春光是一种药,最能给人疗伤。
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
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人们出生是大同小异的,死亡却是各有各的死法。
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2023年11月,《人类仰望星空时》,作者乔·马钱特。
直立行走的意义,不只是解放了双手,也让人类具备了仰望星空的独特能力。人类最初与其他动物同场竞技,在天然洞穴中通过壁画等方式表达对星空的最原始的敬畏,后来凌驾于动物界之上,通过人造建筑比如巨石阵表达对天空的理解与崇拜,再后来在对天空的探索中走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占星术和纯理性的数学宇宙。科技的发展让人类脱离了对星空的依赖,人工计时的精准度超过了天体的运行,于是时间这个概念逐渐脱离宇宙,成为一种独立存在,人类不再依赖观测宇宙安排自己的活动。
科学的发展让世界仿佛齿轮机械般遵循因果律,物理定律看似坚不可摧,但从定义来说,定律都是过滤器,只能描述人类某个单方面经验而已,其结论是定律假设的自我应验。那么,过滤器之外又是什么?我们仰望的只是一个数学宇宙吗,我们手表里的时间真的存在吗,灵魂和意义是什么,意识只是单纯的神经元活动吗,这个世界真的不是“相由心生”吗,要回答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重新抬起头,仰望星空,也许,此刻,正有一双眼睛也在凝视着我们。
合上这本书,想到那个宇宙鱼缸理论:如果在一片水域里,一条鱼发现只有它自己一条鱼,那么这条鱼很可能是生活在鱼缸里。而人类,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唯一高级智慧生物。
《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小伙伴哈桑亲密无间,一次风筝比赛中,哈桑遭到悲惨欺凌,目睹整个过程的阿米尔却没有像小伙伴保护他那样勇敢地站出来,悲愤内疚之下阿米尔赶走了小伙伴。阿富汗战争爆发,一切化为乌有,跟随父亲逃亡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对小伙伴的背叛,获知惊天谎言后,阿米尔决定前往阿富汗,开始了营救侄子更是自我救赎的艰难历程。
昔日富有骄傲正直的父亲,在战争后带着阿米尔逃亡国外从零开始艰难度日,当阿米尔高中毕业即将上大学之际,父亲难以抑制内心的高兴,带儿子来到酒吧,请周围的人们开怀畅饮,酒到酣处,举起酒杯,重重地摔到地板上,高声喊叫,“操他妈的俄国佬!”,着实让人泪目。
祝福每一个追风筝的人,假期快乐。
2023年10月6日。
易中天中华史01~24,了解历史的变迁与不变。
2023年3月——2023年9月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
14《禅宗兴起》
如同Sap系统需要本地化改造,任何文化传入中国都需要本土化改造,佛教也不例外,经历了巫术化的浮屠道、玄学化的般若学以及关键的儒学化,便是禅宗。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5《女皇武则天》
女人狠起来,就没男人什么事了。
谁说虎毒不食子,最是无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