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凿井喻 此喻是讲在高山上凿井,只看见干土时,说明离井能打出水还很远,而打出湿泥时说明井即将凿成出水了。这个比喻言简意赅,字字千斤!不遇《法华经》时,修行人就是只见干土还未见湿泥,距离打井成功还相去甚远,说明众生还没能开启本具的佛慧;遇到《法华经》则预示将凿井成功、离成佛很近,已经触手可及了! ——出自《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阅读更多
法华道场许多人到了癌症晚期,因为他的血液指标不够,化疗、放疗都没有办法了。读了《法华经讲记》以后,不吃药不打针,不知不觉地不治而愈。我们这里有这种情况,属于疑难杂症、医院看不好的病,通过学《法华经讲记》《楞严经讲记》,不吃药不打针,就好了。有这样的例子的人请把手举起来,我数一数啊,1,2,3,4……24,这里共24个。这是真的,现在可能几百几千这样的例子都有。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个法大,你读了心变大了,心变大了,你的命就大了!道理太简单了。心亮了,那就是超级化疗;心大了,超级理疗;浑身暖哄哄、热血沸腾,就是超级电疗。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心物一体,我们真正地用心治病啊。就连这把戒尺都有心,都能与人道交感应,就看你自己会不会用心跟它沟通,你还以为怎么样啊?
既救人今生今世,又救人无量生生世世的大法,怎么就传不开呢?
“圆实常化论”五字解
「圆」,外面是个框,大口,中间是员。这个员,在世间法里是表单位,家庭一员、国家一员、社会一员,这是分别法。这个圆外面是一个口,象征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小至家庭,大至宇宙,也就是说,每一个单元都是宇宙的中心。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你们想一想,你们今天坐在这里,是不是宇宙的中心啊?你明天坐到太阳上,是不是宇宙的中心啊?后天坐到俄罗斯莫斯科广场,是不是还是宇宙的中心啊?为什么?以我为中心,向东南西北、上下十方发射,有没有哪个方向有终点?有没有?是不是你在哪里都是中心呐?那么有没有哪一个人不是中心呐?所以这个圆是表圆满。
谁不圆满呢?你想成佛就能成佛,你想成鬼你就能成鬼,你想做魔就能做魔,从地理、从方位、从自己的一切行持都是自在的,没有谁强迫你成佛,也没有谁强迫你成魔,你想成什么都可以,只要你自愿。自愿的愿就是原来的心,你原来的心就是这样。你原来的心就是佛,原来的心就是魔,原来的心就是鬼。你感到成佛成菩萨比较自在,那你就按照成佛成菩萨这个运行规律衣食住行,身口意三业个人制造。这个「圆」这样解释,明白了吧?一点一点地把它啃下去。
武汉有一位85岁的老太太,她读《觉悟本心》读了五年都读不懂。但是她有想法,她讲老实话,「为什么别人读得欢天喜地,我怎么就读不懂?」所以她矢志不渝。皇天不负苦心人啊,到了第五年的时候她读懂了,读懂了以后她就讲给人家听。她是个驼背,90度的驼背,讲着讲着,腰挺起来了。挺起来她还不知道,全场人鼓掌,她才知道,「啊?我腰怎么挺直了?」 你说驼背,神仙也看不好啊,古今中外,谁把驼背看好过? 选自(圆实常化论) >>阅读更多
凡夫也是佛,也是佛性的显现,按贪嗔痴现的也是佛,按贪嗔痴转的那个佛不自在;戒定慧、真善美也是佛,按照这个东西往上转的佛就自在;不就是随自己转嘛?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就是阿弥陀佛的弥,看你怎么样弥。原料都是阿,按照真善美转就是自在的陀,按照贪嗔痴转就是烦恼的陀,都叫陀,人陀佛陀都叫陀,迷佛悟佛都叫佛 >>阅读更多
「圆实佛教」对应儒教(阳明心学)宇宙本体论 对应「阳明四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阿」「如」「空藏」「无相」「真如真相」「真如本性」「法身」,对应「四句」——「心之体」。 (2)「弥」「是」「空不空藏」「无相无不相」「真如心相」「半真如性」「报身」,对应「四句」——「意之动」。 (3)「陀」「我」「不空藏」「无不相」「真如色相」「非真如性」「色身」,对应「四句」——「物」。 (4)「阿弥陀」「如是我」「如来藏」「一实相」「真如正相」「正真如性」「正身」,对应「四句」——「心、意、物」。 >>阅读更多
“阿弥陀”三个字,是不是都挂着个耳朵,三个耳朵,一个耳朵闻空(阿),一个耳朵闻不空(陀),一个耳朵闻空不空(弥),到最后,闻,闻到心里去了,耳在门里头是不是闻入心里了?叫“理则顿悟”,当下了生死,无修无证,叫华开莲现
法华经就是讲「华开莲现」。所有的花都是先开花后结子,唯有莲华,开花的当下莲子就现前,表示即念即佛、即因即果。所以法华经少说有几十处,多说一百多处、二百多处,都是在讲修行人听佛讲了一段经,明白了不生不灭的道理,明白了「万法都是我现」这个道理,没有离开讲经堂,没有离开板凳腿,屁股都没有动一动,他当下成佛!阿罗汉、辟支佛、十地菩萨、等觉菩萨都有。 >>阅读更多
如来藏大法,就是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从根从本来揭示真理,主要是三个内容:
第一,天地万法来龙去脉。
答:一念变现,心现识变。
第二,天地万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不能讲你就是我,也不能讲你不是我。
不能讲天地万法是一个东西,也不能讲天地万法不是一个东西。
第三,天地万法变化规律。
答:随心应量,循业发现。
如做点心,原料相同,因配方不同,而味道不同,
随我们的用心的质量与数量不同,造身口意三业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
对于大根基之人,他一听就成就了。
小根基之人,能多听几个小时或几天他就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