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在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很多时候他们想的比大人还通透,反而是大人不理解他们,觉得他们有问题。 ———— 今天有一个被爸妈中断咨询的孩子,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让她爸妈同意她来最后一次,专门来跟我告别。 还有一个孩子刚出院,回来找我,她妈妈打算增加咨询频率。 每个人有自己的因缘和要走的路,我只能尽我所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但仍然要把他们的人生交还给他们。 感谢每一段灵魂的相遇,或长或短,于我也弥足珍贵。
很多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在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很多时候他们想的比大人还通透,反而是大人不理解他们,觉得他们有问题。 ———— 今天有一个被爸妈中断咨询的孩子,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让她爸妈同意她来最后一次,专门来跟我告别。 还有一个孩子刚出院,回来找我,她妈妈打算增加咨询频率。 每个人有自己的因缘和要走的路,我只能尽我所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但仍然要把他们的人生交还给他们。 感谢每一段灵魂的相遇,或长或短,于我也弥足珍贵。
沉浸在被督导的快乐中不可自拔~💃🏻 还有什么比做一份喜欢的工作,每天都看到自己的成长更开心的呢?
当我们一直在说“你怎么这都做不好?”的时候, 引发的是对方的羞耻感。 也许有人可以知耻而后勇, 但更多人会被羞耻感淹没,在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中消耗能量,反而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因为心理咨询师只会和来访者保持在咨询室内的接触, 所以有些来访者来了一次便不再来了,咨询师是无法得知原因的。 有时候咨询师不免会去怀疑,是不是我没有帮到他? 今天某机构跟我说有一个新的个案,是我以前一个来访者介绍过来的。 我问,我记得那个老来访来过一次就没有再来了? 机构助理说: 是的,可是她一直跟我说,那一次咨询让她受益很多,至今还对她的生活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只不过您的咨询价格比较高,她承受不了才没有继续再来。 听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 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真的很不同,如果你以成交为评判标准,那势必是做不好的。 以前在商业机构学习的那些推广运营维系客群促单成交的方法,统统用不上。 唯有用一颗心,以是否真的让来访者受益为最重要的目标,才能真正做得好。
(心理学解梦续上篇) 有时候梦不会这么直观呈现给你,它会有一定变形。 这个去解的时候,就要我们去结合最近发生的事情,找到当中的隐喻。 例如有人梦见骑着一辆刹车失灵的自行车,一路艰险,还中途遇到一个胖胖的厨师指错路,快掉下悬崖时被人拉住了,车掉下去了人没事。 这个梦细节非常丰富,情绪体验也很丰富。 解梦时联系到最近当事人辞职出来跟朋友创业,合作过程中发现公司的问题和合伙人的问题,跟梦里细节能一一对上。 这个梦还有预示未来的部分,所以解梦后不久他就离开了,后来也一一应验。 这种梦要解就比较费功夫。 一般从几个点出发:情绪,细节,想象。 列出几个解梦时我问的问题感受一下: 当发现刹车失灵时,你有什么感受? 最近有什么事情,让你有类似感受吗? 这辆车除了刹车失灵,其他部件怎么样? 刹车失灵代表失控,最近公司有什么东西让你觉得失控吗? 周围有人,那些人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脸上表情如何? 他们给你什么感受? 那个指错路的胖胖的厨师,让你想起了谁? 你觉得他是故意指错路还是他也不知道路? 车掉下悬崖你觉得代表什么? 拉住你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应该是谁? 最后的心情怎样?
咨询室有一扇窗对着西湖,我特别喜欢在春寒料峭的雨天,坐在窗边望湖发呆。 今天就是这种天气,可对着窗户发呆的人变成了小傅,她刚刚哭了有5分钟左右,哭完之后她似乎忘了,我们的咨询还在继续。她又看着窗外呆坐了几分钟,我一时也没想到特别好的办法,于是就在旁边坐着,听窗外雨声沙沙。 这是我和小傅的第一次咨询,但她已经是第三次哭泣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以前内心会很急,会很想把咨询“推进”下去,而现在,我会选择沉默。 50分钟的咨询,小傅哭了20多分钟。我这个不太会共情的咨询师,看着她哭了20多分钟。窗外的湖是雨的容器,而这个咨询室,是小傅的容器。 我们也有认真谈论几次重大的哭泣事件,也聊到了些许童年经历。比如她有一个多愁善感的妈妈,有一个不怎么顾家的爸爸。小傅也向我展现了她的成熟和幽默,当她说到小时候爸爸如何数落她,她说就是一场泪如雨下的交响乐,一开始数落的轻,她哭的也轻,爸爸越数落越来气,她越哭越来劲,最后一个说不动了,一个哭不动了。 快结束时,小傅对我说,本来总以为自己哭是种消耗,可现在觉得哭完反而把自己倒空了,又可以重新上路。 “哭泣,也是一种意义”,这是我在那时,心里浮现的一句话,但我想小傅已经明白,我不需要再说出口了。

今天跟来访者做结束咨询的盘点, 发现她在发展自我力量的这个咨询目标下,还有了一个副产品:“爱”的蜕变。 从前是索取式的爱,交换式的爱, 如今是付出式的爱,发自内心不求回报的爱。 这种爱不见得能换回什么实质的利益,因为总会碰到不懂珍惜的, 但这种爱却能让人内心充盈富足,战胜恐惧。 这种爱,不会让人患得患失,卑微求全, 因为这种爱的幸福感不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回馈上。 她,为自己拥有了真正“爱”的力量,拥有了更多前行的勇气,而感到更自信和有力量。 可是,只有体验过,才会知道两种“爱”的不同。 对于没有体验过后者的人来说,只会认为是洗脑灌鸡汤,或觉得后者很傻很不值得。 很开心,她体验到了。
又一个个案结案了,她最后说的话让我觉得很感动。 “从前我觉得我是受害者,怨念很深,我恨我长这么大,我父母还在逼我做我不愿意的事。 可我现在好像换了个滤镜看事情,我觉得我是我人生的掌控者,我可以选择听不听他们的。 我不听,是正常的,因为我在为我自己做选择;我听他们的,是因为我在意他们,我愿意放弃我自己的想法。 这样想,我跟他们的关系就不是对抗的了,因为一切都是我的选择。这种感觉真的好轻松。” “而且,人都是有偏见的,他们看我有他们的偏见,我看他们也有我的偏见,那既然偏见都是存在的,那纠结谁对谁错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接受我有偏见,也接受他们对我偏见,我尽力沟通,结果怎样也没有关系了。”
作为一个咨询师, 要陪伴自己度过多少伤心难过的时刻,看到自己伤心背后的深深渴望,看到渴望背后的恐惧, 才能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更深刻地理解他。 作为一个咨询师, 要勇敢地跨越多少次艰难,经历多少次蜕变的冒险, 才能在来访者掉入困境的时候,有力量地托起,再牵着他的手走出困境。 咨询师并不是不会伤心不会生气不会跟伴侣吵架,而是需要更懂得转化这些事件和情绪。 每一次穿越自己的生命课题,就多积攒了一些帮助他人的力量。
让我们感到快乐愉悦的身体激素有四个,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催产素。
越来越体会到,有些咨询是在耗能,有些咨询是在给我充能。 看到有些个案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还那么顽强地在支撑和面对,就好感动。 那种在夹缝中生存的生命力,是真的会带给身边人力量的。 不过也许,所有耗能的个案,最后也会去到充能的位置。
今天咨询最后十分钟,我的小来访跟我说她有容貌焦虑,觉得自己又黑又胖又丑。 我说,“哇!你对自己的评价居然跟我对自己的评价一样耶!我也经常这样说自己,一字不差!” 听得她咯咯笑。 然后我说,我分享一个经验给你: 每次照镜子觉得自己不好看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一定是镜子的问题。 她说她更绝,她家直接没镜子! 我……甘拜下风。 然后她跟我说,妈妈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她觉得我就是那个有趣的灵魂。 我说“那么巧,我也觉得你是有趣的灵魂。你知道每周见你都是我最期待的事情吗?” 她很开心,“真的吗?我也是,我每周都盼着周四。” 最后我跟她说, “谢谢你这么信任我,我知道要在另一个人面前说自己又胖又黑又丑,一定是很相信对方不会取笑自己才可以做到的。你很信任我对不对?” 她点点头说是。 我说“我也是啊!我也很信任你。” 于是我们很愉快地结束了这个关于容貌焦虑的对话。
今天来访者告诉我, “我从2018年找你做咨询,到现在,虽然不是做了很多次,但每一次找你我都很有收获,你跟我说的话,我都记得,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的我已经不会一遇到事情就觉得很糟糕很悲观了,我心中已经有了一座灯塔,我觉得不管遇到什么,我都一定可以走出来。” 说实话,听到这些话,内心的自恋是有被满足到的。 但其实我知道,那些话能对她有帮助,是因为她想变好,她内在的智慧在引领着她。
2015年学心理咨询的时候,老师讲了三个词的区别:理解、接纳、抱持。 当时似懂非懂,只知道,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就是,要对来访者抱持。 现在能分清了。 理解:能明白这个行为的原因,不批判指责,但不一定能接受,可能还会希望对方改变。 造句就是,“我理解你这是为了我好,但我真的很讨厌这样,你下次可不可以别这样了?” 接纳:不仅理解,而且接受它就是如此,不强求改变。 造句就是,“我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也接纳不完美的你,你有缺点就有缺点吧,改不改随你。” 抱持: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来源于婴儿被母亲双臂环绕的那种充满温暖与安全感的感觉。 抱持不仅是不评判和接纳,还是一种全身心的关注,重视他的每一丝感受和需要,及时响应。 用类似母亲对婴儿那种充满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人,甚至连这是缺点的想法都没有,比如婴儿抓了母亲一下,母亲也不会想“你怎么学坏了还抓人”。 简单总结就是: 理解是,我明白你不是故意坏,但这是缺点,得改。 接纳是,这虽然是缺点,但不改也可以。 抱持是,什么是缺点?你就是你呀! ———— 抱持真的很难,也很难用语言描述,你体验到的那一刻就知道了。 但我感觉,学会抱持,就学会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