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7秒
    牛马搬砖中的宝子们 灵魂拷问啊 : 我爱上班还是班爱上我? 你细品 #打工人请回答 踊跃发言 #打工人的迷惑行为 >>阅读更多


用户:河东
    这两天百度副总裁的言论引起很大争议,很多人听了觉得不舒服,但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做任何判断都需要一个标准,一个目标。她的话事实没问题,逻辑也对,但这是从交换的角度来看的。她以最低的道德标准也就是法律规定为标准,企业付钱了,你就要干活,别跟我谈情感,别跟我讲道德。但这是工业时代的标准,应该来说已经不适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特别是这种互联网大厂,他们需要员工的忠诚度、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请问这些怎么计价,怎么购买?当然有些可以用升职加薪来诱导,但前提是员工先做到,然后再给予,你先陪我出差50天,我优先奖励你。哪个先付出是关键,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是否是道德,道德高低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道德都是要求别人,都是让别人先付出,这就是道德低下的表现。道德的特点就是如此,先自我要求,才能要求别人,不然你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呢?但现在社会的风气是我不承担更高道德,我不自我要求,你不要道德绑架我,这个思潮就是道德虚无主义。如果我们都不打算对自己有更高要求,都打算用交易的方式解决问题,都想用胡萝卜或者大棒来达到目的,这是好还是坏,是进步还是倒退,需要深思! >>阅读更多


用户:睡到自然醒1025
    百度副总裁璩静言论让百度市值蒸发60亿 最近一番言论,刺痛大众玻璃心,为千夫所指。 但我觉得她的说法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公司内部说恶心的话多的去了 雇佣关系本来就不要参杂个人情感。 家庭关系自己处理好,处理不好就离开换个公司 团队为了拿业绩,等不了,leader要为整个部门结果负责,谁又有资格同情谁[无语][无语][无语] By the way 10天胖五斤……绝了 >>阅读更多


用户:美好明天
    借鉴百度副总裁璩静已离职这情况,再一次告诉我们:有一些事,你可以做,但是只能做,不能大庭广众、肆无忌惮地说出口。 >>阅读更多


用户:上工治未
    百度副总裁璩静事件 我谈谈几个看法: 1、三白眼的典型面相,刻薄无福; 2、名字,“璩”,表面看是虎,底下藏着“猪”; 3、家教和事业观有问题,她认为对的的是基于她价值观范围内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不相符。 大谈特谈什么为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她那一套振振有词其实古人早就谈过了,都算不上什么管理学和公关学。 古人怎么说的来着:媚上着必然欺下。 百度副总裁璩静或许不是为了企业利益,更可能是为了个人职业利益考量吧?[笑倒地]#面相给你的第一感觉 #看哪位小宝贝不百度知道这个梗 #百度副总裁璩静事件 >>阅读更多


用户:前男友.
    他说这把赢了晚上可以不去喝酒🌚🌚#打工人请回答 >>阅读更多


用户:♪ノCalm微笑😊
    2022年的3🈷️割韭菜两年怎么会这样傻憨憨的人! #生活不止一面 #打工人请回答 好人一生平安! ——— 重庆【胖猫王者】 >>阅读更多


用户:天启零书
    《生命觉者》系列:科学与超自然的力量 曾任百度副总裁、前凤凰卫视当家主持——梁冬对话科学家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 用科学的视角与大家一起探索生命的本质。 #人类命运共同体 >>阅读更多


用户:tx雅夜
    再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买点什么礼物好呢#母亲节礼物 #打工人请回答 >>阅读更多


用户:sunshine
    2.棱镜分解法 学习这四类思维模型的方法可以总结为棱镜分解法。 当年牛顿借助三棱镜,把看似简单的太阳光分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不同光谱层次七色光。 今天我们也需要一个拆解问题答案深度的三棱镜,从日常问题中挖 这个思想的三棱镜还应在获得答案的基础上继续追问: 这个答案起源在哪里? 背后更基础的原理是什么? 能不能用更底层的学科解释这个问题? 这些原理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我能从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不同层次找到不同的解释吗? 举个例子。前百度副总裁李靖曾提出一个非常有用的营销工具:需求三角。 需求=能力+目标物+缺乏感这个原需求的定义:需求是可以被购买能力满足的对特定产品的欲望 变一下形式就是:“需求定义=购买能力+特定产品+欲望”。 这通过思想三棱镜的分解,我们就把“需求三角”从方法工具 层深挖到了“需求定义”原理层,加深了对营销策略的理解。 >>阅读更多


用户:🌤 ◡̈° 南风已起
    关于高考,这个高三的年轻人算是想明白了 有个朋友,是一个山东老乡,跟我讲过他高考报名的故事。他在高中的时候,就决定自己要读商业,但是临到报名,商业领域有很多专业,管理、财务、金融、人力、营销、广告等等有很多专业,那应该选哪个专业呢?对一个高三的年轻人来说,这确实是个难题。 后来他自己是这么做决策的,他想,报什么专业,将来肯定就是要读什么专业的书,那我提前读一下这个专业要读的书不就好了。 所以他就把几个备选的专业领域的书提前读了一些,发现有些专业书籍读不下去或者不感兴趣,那就从名单中删掉。后来他觉得营销类的书读起来比较有兴趣,于是他就报考了市场营销专业,那年他考上了武汉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在读大学的时候,他的同学遵照了最经典的发展路线:找好公司实习,去混学生会。找好公司实习可以获得大公司的机会,去学生会能增加资历或者获得留校的机会。但他不这么想,他觉得学以致用,掌握真本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在大学期间,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他的学习跟别人很不一样,别人的学习是为了考高分,他的学习是为了能获得做事的能力。那都是商业管理类的书,一个大学生怎么才会有机会解决问题呢?其实不难。 比如他学到决策理论,那日常生活中不是都要做决策嘛,宿舍聚会,今晚吃海底捞还是必胜客?他就用决策树的各种要素来分析,反复练习书中的方法,所以他后来具有强大的分析问题洞察事务本质的能力。 他认为社交不是自己的强项,所以他不能走社交路线,这就是战略中说的扬长避短。他分析事物的能力极强,他擅长写作,所以他认为写公号写文章是自己的长处,在大四的时候,他就开始写公号,那时候他在学校里免费开设讲座,讲了很多场,获得了第一批粉丝。 大三结束,他想保研到清华,而跟他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同学。当时清华每个专业方向在武大只能招一个学生,也就是任何重报的同学必将面临非此即彼的竞争。 他很懂战略,他说,大部分有效的战略其实都是反直觉的。当时的形势,几乎所有的学生采取的策略都相同: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然后努力打听别人报了哪个专业。实际上这个策略是无效的,因为所有人都在盲猜。 他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高调地宣布自己所报的方向,然后摆出势在必得的信心。这就在其他同学中造成了战略威胁,结果是其他同学没有一个跟他报同样的方向。 结果,他顺利被清华营销专业保送为研究生。 他25岁的时候,就成为百度的副总裁。 学习是用来实践和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知道几个概念吹牛逼。 今日高考,与诸君共勉。 每日分享20230609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