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堤 原唱:杨一歌 翻唱:江槿 / 苏歌 后期:隐古 / 苏歌 “你作的诗真的好美” “可知为何?” “为何?” “因为诗里有你” 杨柳堤 远方烟雨 情人言语 画船人未起 是谁在花港观鱼 而我在看你 隔山头隔渔火 鹊桥何时落 许仙遇到白蛇 好多话要说 站在西泠渡口 折一枝杨柳 竟然也像几分苏东坡 我试画君团扇一点墨 也盼秋水湖心一点眸 我是英台你就化作那年万松的山伯 只听风声大作雷峰塔经过 故事总要屈折才能够回头 谁在堤上挥袖解眉头的锁 为你穿行万里不罢休 荫浓烟柳藏莺语满楼 醉舫湖天我用力挥手 花满苏堤我就 笙歌一首唱尽你的柔
苏公堤 原唱:杨一歌 翻唱:江槿 / 苏歌 后期:隐古 / 苏歌 “你作的诗真的好美” “可知为何?” “为何?” “因为诗里有你” 杨柳堤 远方烟雨 情人言语 画船人未起 是谁在花港观鱼 而我在看你 隔山头隔渔火 鹊桥何时落 许仙遇到白蛇 好多话要说 站在西泠渡口 折一枝杨柳 竟然也像几分苏东坡 我试画君团扇一点墨 也盼秋水湖心一点眸 我是英台你就化作那年万松的山伯 只听风声大作雷峰塔经过 故事总要屈折才能够回头 谁在堤上挥袖解眉头的锁 为你穿行万里不罢休 荫浓烟柳藏莺语满楼 醉舫湖天我用力挥手 花满苏堤我就 笙歌一首唱尽你的柔
昨晚在眉山请客户吃饭,餐厅不算高级但颇有几分禅意,两人食的小房间也是可茶可餐的设计。在等待客户的时间我泡了一壶茶,墙上的一对字画吸引了我,但是其中一半的字我不太确定是否认得准确,于是在群里和姐妹们讨论起来。 最后一致认为应该是“夺尽千峰翠,不染一粒尘”。千峰翠原指青瓷釉色的高雅,也指山峦叠翠之美。按我粗浅的理解是,能够不染一粒尘便能夺尽千峰翠,这实在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因我等本就身在红尘中,眼耳身舌处,处处皆尘埃,需要在纷繁中保持超然,在壮丽中保留纯粹。 另有一是幅“无所住,俨若思。” 无所住”出自佛家,表示注重超脱和自由,不被任何意念和事物所束缚。 “俨若思”出自儒家《礼记》,强调外在的庄重和内在的恭敬,是对个人修养和秩序的重视。 按我粗浅的理解,两幅字画都在警醒世人若要在红尘中取得“千峰翠”,需注重个人修养遵守社会礼节和秩序,始终不忘初心保持超然和纯净。 我笑说东坡的故乡总是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朋友也盛赞这家餐厅的妙趣。

还没过年,我就“醉了”~ 醉在东坡先生的《赤壁赋》里, 清风有声,明月有色, 这是他对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吧~ 所以《后赤壁赋》,你们还看吗? 我还写吗?✍️🍶🍃






还没过年,我就“醉了”~ 醉在东坡先生的《赤壁赋》里, 清风有声,明月有色, 这是他对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吧~ 所以《后赤壁赋》,你们还看吗? 我还写吗?✍️🍶🍃






意公子笔下的苏东坡,不只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文豪,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读苏东坡,根本读不完,也读不够。愿我们都能有“东坡精神”拯救自己千千万万次。 想去眉山,想去三苏祠…想去看看 晚安咯,东坡先生

说好的《后赤壁赋》,年前爬也要写完✍️ 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的人好像只会更想念,但是我会往前走,直到我们再次重逢。缘分是圆的,爱也会是🙏


















黄州两日 第二天上午 今天的重头戏是东坡赤壁,也就是诞生东坡《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地方。骑着小黄车导航到那儿,发现汉川门就在旁边,正好省了脚力,先参观古城墙汉川门。城楼上有东坡先生的题字匾额“月波楼”。三个字似乎道出了当时此处的景象,银色的月光下,江水泛着波光,凭栏远望,思绪翻涌。原想登上城楼的,可惜已经不开放了。 与汉川门的冷清寂寥相比,“东坡赤壁”门前热闹非凡,旅行团到访。默默地扫码入园,正好赶上园内的讲解小姐姐在等待旅行团集合。于是接下来一路跟随小姐姐的脚步,听她讲这里的人文旧事。印象最深的是“二赋堂”,纪念东坡先生名作,前、后《赤壁赋》的地方。遥想当年苏先生在经历了内心的种种之后,或许豁然开朗,经常与同道中人泛舟江上、把酒言欢,言谈之间,把对人生的哲思也表露无遗。还有就是“碑阁”,清代的苏粉儿杨守敬几乎家财散尽,竭力搜集东坡先生的墨宝,以飨同好。可惜自己不懂书法,不得妙处,遗憾遗憾。 “东坡雪堂”是我很喜欢的地方,那里人烟稀少、环境清幽,堂前有竹林和溪水。主屋虽未开放,但完全不影响我对雪堂的幻想。当年东坡先生被贬至此,俸禄全无,一家十几口人的生存成了眼前的难题。东坡先生于是开垦了城郊的小山坡,种田种菜种桑,开始了躬耕生活。后来在这片坡地,建造草屋几间,因着落成那天漫天飞雪,取名“雪堂”。









渔家傲·春江盛景 竹外桃花三两俏,春江乍暖鸭先闹。风卷波翻涛怒号。江天渺,豪情顿起心狂傲。 遥想坡仙诗兴妙,挥毫泼墨情难了。天地豪情皆可笑。声浩浩,且将春色盈怀抱。[玫瑰]









春分过白鹤峰 谁将岭表冠千年,白鹤峰生江水边。 犹抱扶萝逸云馆,东风片片拜阶前。

苏东坡困境中定风波 苏东坡一生的经历都不顺心。但他创造了一种快乐的心智模式。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人所要经历的修炼,怎么把千刀万剐当成游戏,痛苦是无法避免的,但如何对待痛苦,这种心智反应是能学习的,他和大家一起出去玩儿,中途落下大雨,没有人带伞,所有同行的人都觉得特别狼狈,但“余独不觉”。为何余不绝?他没有淋雨吗?不是大雨公平的落在每一个人身上。他不狼狈吗?不是,一样都是落汤鸡呀,但别人觉得很狼狈。他不觉得,什么都不能妨碍他,唱着rap慢慢走,那为什么他不躲雨呢?因为有些事躲也没用。既然风雨猝不及防无法改变,那就只管走我的路不逃避、不等待、不侥幸。尽量让自己开心,老老实实往前走,酷吧,所以他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个人把自己活成了定海神针。那么再大的风雨。也只是他生命中的过客。那怕什么呢?心无挂碍就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叫也无风雨也无晴。


NO.198【2025第16本】 之前看过所有的苏东坡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枯燥,现在看的这套一点都没有。这第二册是在我找房搬家期间看完的,但凡枯燥一点,我可能都读不进去。 ▪️“人生何以不能用弯月作钓钩、用江河作钓线、用高山作钓台,以星光作渔火、以万物作钓饵,去钓苦海之大乐呢?” 📝我的天,什么样的神 仙能说出这样的话。当si对头舒亶被贬出朝廷,友人巢谷兴冲冲的跑来告诉苏东坡的时候,苏东坡正在钓鱼,拿着钓竿面无表情,一动不动,说道:“若将舒亶这些人常挂于心,耿耿于怀,那我等在黄州这些年岂不是白待了?” 因乌台诗案入狱的时候,对苏轼百般虐待的那个人就是舒亶,巢谷本以为这么一个劲敌被贬,本应该欢呼雀跃才对,谁知苏轼早已把那人忘记到九霄云外去了。这可能就是“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吧,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多保存一些美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能忘则忘吧。 ▪️当被人问起在东坡上的草堂何以名之“雪堂”时,苏轼的对此的解释可以当作他一生的缩影: “在下雪的时候,高处和洼处是平均的,高处雪也高,洼处雪也洼;但当大风过后,则凹处的雪留下,而凸处的雪就被吹走了,大风不因其高就偏心,不因其低洼就贬损,反倒将高处之雪吹往洼处。我躲在低洼之处,并非自保,也并非逃避世事,逃避的不过是世人的机诈之心罢了。”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所有外在的东西都可以被夺去,包括官衔,唯有内在的使命和担当,苏轼从来没有被夺去过。一人无力对抗朝堂纷争的时候,只能避其锋芒,择机再战。 ▪️还有一次,苏轼刚到黄州,穷困的不行。有个人要花重金买他的画,一个朋友就帮他把画卖了,苏轼知道以后说那画没有盖章,让拿回来给盖个章。画拿回来的时候,苏轼随手就给扔进了火炉,同时把交子还给了那位买者.... 同时说了一句:“苏某虽穷,但画艺无价,妙在一个干干净净,若染上铜臭气,就是跳进长江也洗不清了。” 📝又被实实在在的上了一课,唐伯虎还“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呢,苏东坡比唐伯虎还胜一筹! 这就是苏东坡价值观的基石,不以官衔高低衡量自己,不以钱财多少衡量自己,不以朋友多寡衡量自己。所有外在的东西,有了可以接受,没了也不用难过。就算什么都没有了,他内心的良知和为国为民尽忠尽责的能力和决心一直都在!

黄州两日 第一天 下了火车,直奔苏东坡纪念馆,那是在遗爱湖公园的一处所在。仿古建筑,古色古香。进门之后,是东坡雕像,竹杖芒鞋的装扮,两侧的装饰玻璃上面摘录了《定风波》的名句。正厅的两侧是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年表以及参加科考之后的轨迹图。看图的时候,突然有个声音对我说:“你得抓紧时间,我们快下班了,十一点半下班。”回头一看,是穿着工服的工作人员。我问:“下午几点开门呢?”她答:“两点半。”闻言我突然很羡慕这座城市的松弛感。 饭后,在遗爱湖公园散步,木桥和木亭被灼热的阳光晒得暖烘烘的,坐在亭子里面,感受微风,远眺湖边的柳树和微波荡漾的湖面,内心也无比安静。少顷,漫步到遗爱亭,认真拜读了关于遗爱亭的记载,才晓得是此亭名字的由来是为了怀念已经离任太守的徐君猷。徐君在黄州时,苏轼和徐君经常在安国寺的竹间亭饮酒,待徐君离开,寺僧继连为此竹间亭请名,苏轼代好友修改润色《遗爱亭记》,故名此亭为“遗爱亭”,表达对好友徐君猷的思念之情。 既然提到安国寺,接下来就去那里好了。扫一辆小黄车,跟着导航出发。我惊讶于现在的共享单车车况这么好了,几年前用车,经常遇到车况不好的车子,每次都像开盲盒。现在不一样了,在黄州期间几次用车,车况都是良好。话说在自行车专用道骑车真的太惬意了,此时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情不自禁地哼起歌;路人的侧目也阻挡不了我哼歌好心情。没一会儿就到了安国寺。 寺中建筑很新,一些地方甚至还在施工,空气中时不时会飘来油漆和复合胶的味道。里里外外前前后后走动了一下,来到一间类似东坡迷你纪念馆的屋子。讲解的小姐姐热情地问我要不要给我讲一讲,我说当然好啊。说到苏轼一家在黄州时生活窘迫,还为了孤儿院捐助万钱的时候,小姐姐的眼眶红了,我也深受感动。因为文献中记载,东坡家中每月只有4500文钱的预算,分成30串,每串150文钱,吊在房梁上,每天取用。捐出万钱相当于全家十几口人两个多月的生活费用。对于当时全无收入的苏轼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说到安国寺,小姐姐带我去了院中“遗爱亭”遗址。还带指给我看安国寺的旧建筑。真是让人难忘的小姐姐。






自笑平生为口忙——来自口嗨和吃货的自嘲,定位精准。坡叔,你实在是太可爱了,不得不爱❤️



江湖儿女,人间滋味,海角天涯,新春快乐。 苏东坡有句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如果问题改一改:问汝平生“吃”业? 那苏大吃货的名单里有:河豚诗,猪肉颂,冷锅鱼,食荔枝,蜜酒歌…… 儿时对此不太感冒,只一味品尝童年天真烂漫味道。 岁月渐长,尝遍世间苦涩万千,才知人间正道,是沧桑味道。 经历无数左右为难、身不由己时刻,才终于读懂苏轼写食物的诗里,那一碗碗“平常心”味道,多么来之不易。 每一张五湖四海的中餐桌上,那份熟悉的家乡味道,总是能让所有的漂泊,在一瞬间得到味觉与心灵上的安抚。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不论坎坷还是情长,当下,眼前,美食与我,不可辜负,吃饱快乐。
黄州两日 尾声 最后半日,想着去江边走走,毕竟东坡赤壁处是用人工湖模拟长江,因为古早时期长江决堤后改道了。导航江滨公园,远远就看到高出地面很多的堤坝,不禁猜想登上江堤看到的会是怎样一番恢宏气象。于是乎兴冲冲爬上堤坝,然后看到的竟然是,一幅田园画卷。大跌眼镜!!! 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安之嘛。不慌不忙寻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拿出包包里洗好的草莓,优哉游哉。春日里的阳光暖而不烈,时有微风。遥想东坡先生当年可是在田地里酣睡过呢,不觉莞尔。 最后,二次过去苏东坡纪念馆,这次终于时间充裕地完成参观。黄州对于东坡先生来讲,意义非凡,在这里先生反思过去之种种,直面生活的困苦,参悟释家道家精髓,完成了精神上的蜕变。先生曾略带自嘲地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纵然不读亦快乐,读后更豁达洒脱。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青山,多云,翠竹,无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