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祁连山
我眼中的祁连山






灵岩陀(武威莲花山)始建于西汉时期,位于祁连山的冷龙岭一脉,海拔2700米,山底海拔是1800米,距离市区十三公里,山势雄伟,奇峰环列,层峦叠嶂,四面险峰从远处望去,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河西走廊唯一修在海拔1800米的古迹,兴盛于东汉,东晋,十六国和隋唐时期,西夏,明代,清代,民国时期都有大规模修缮,毁于建国以后。
从阳关、玉门关、雅丹魔鬼城、西晋壁画墓等沙漠、戈壁地带带回来一批"土特产",有各色石头(我就是那种喜欢石头往山上背的憨憨),沙粒和植物标本。顶喜欢的一件采集自鸣沙山,用来做笔搁再合适不过(图三)。张掖大佛寺的"红星杨"剖面能看到五角星(图二),忍不住带回家。 此行最过瘾的博物馆是兰州简牍博物馆,没有之一。那里是书法、历史爱好者的天堂,确切说涵盖了军事、文学、科技、教育、外交等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价值无法估量。举个例子,如果仔细读过相马经简,再到甘肃省博观赏铜奔马(马踏飞燕),才有可能理解制作者的独具匠心,而不是走马观花拍照走人,生出似乎不错但好像也不过如此的感觉。读了借裤简(图八图九)捧腹之余大概也会为那些底层人的艰辛感到心酸。边留心书法演变的各种书体,又要顾及内容,时间完全不够啊。以后再去吧。草书简太有味道了……









✅2025纪录片打卡: 第一部:《河西走廊》 ❤️未知,冒险,探索,坚毅,果敢,开放,博大,包容,开拓,坚守,拼搏,复兴……… 🍀说不上来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看纪录片,它就像我的救命稻草,让我从井底跳脱出来,明白自己的浅薄无知,看见天地之广阔,迫切地想要去求知和探索。余生有涯知无涯,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来的路上,风景美如画





西北特产你们收到了吗
想自驾旅行的念头反扑到了极点,可是这个世界那么大,又能去哪儿?

这半年, 河西走廊和茶马古道混着来回跑了4趟。 这要是在古代,我肯定是个奇女子。 喜欢在路上, 期待以后能有个他和我一起游遍世界~




可我生来就倔强
二月初五,是日恭逢大唐玄奘法师圆寂纪念日 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9月4日发行2016-24《玄奘》特种邮票一套2枚加小型张1枚,图名分别为“西行求法”、“东归译经”和“玄奘像”。 [玫瑰]



我在酒泉吃拉条子 今晚,在酒泉 点一盘拉条子 瓷碗裂开时,西北的月光正穿过我的锁骨 像一具坠落的脊椎 在戈壁滩缓慢舒展,蒸汽 像一群迷路的骆驼在叹息 辣椒油滴落成摇晃的绿洲 每一根面条都保留着古老的裂缝 我吞咽的并非小麦,是风滚草 在喉管里长出倔强的年轮 老板娘的手指结满盐霜,她 把整个河西走廊揉进面团 我咬住最后一根颤抖的银丝 忽然尝到祁连的雪水 已漫过盆骨的冰凉 此时有人正把月亮擀成薄饼 而我的胃里,无数的驼铃在发芽 它们沿着食道向上攀爬 像一串未寄出的信,在喉结处 烫出带血的邮戳 直奔着家的方向





有没有年前走一趟河西走廊的??

今天嘉峪关有雪 戍楼在盐粒里析出结晶 历史侧了侧身,给一场雪让路 风把烽火台吹成熄火的陶罐 有人正用积雪修补城楼的豁口 汉朝的箭镞正在地表以下返潮 马蹄铁锈蚀,如一块块剥落的龙的鳞甲 唯有沙粒记得那些溃散的体温 它们正在雪中,练习新的发音 胡杨林的阴影在加深 驼铃将碎屑荡到更远的褶皱里 是谁发现了戍边人遗落的酒碗 说到一半,雪就落满了喉咙 现在,石像与铜炮互为支点 让整座关隘在雪的砝码上平衡 游客们站在仿制的城垛前留影 身后,历史正一寸寸塌缩 直到暮色把雪染成旧诏书的颜色 一列火车穿过戈壁,汽笛声 使悬壁长城显露出更多缝隙 雪满了所有没有马蹄的地方 2025-3-2于嘉峪关

从道德经的笔酥到大雁塔,再从芙蓉园灯会到马蹄寺,河西走廊文化之旅拉开帷幕[你好呀]








甲辰二月二 祁连山以龙的姿态驻守在南边 雪线渐融成了我两鬓间的霜 戈壁滩头,疏勒河用解冻的喉音 数着第四个年轮。玉门关外 风与砂石的对话永不停歇 银发和老花镜成了母亲的标配 她仍保留着陕北的剪纸手艺 二月春风在窗棂游走时 总被剪刀裁成龙的鳞甲 窑洞前那株山丹丹 在四十里铺的崖畔上抽出了嫩芽 且看沙砾间蛰伏的种子 正借龙脊上第四块鳞片翻身 当驼铃摇醒古驿道 我掌纹里的黄河与黑河 将在某个清晨,以绿洲的名义 漫过所有荒芜的犁痕 直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