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读完以后热泪盈眶。 这是一部我从小听到大的作品,我庆幸自己没有在年少读这本书,不然一定会弃读。 通篇读起来荡气回肠,故事的发生就像戏剧,我看到了每个人物的命运,舞台之上他们都走向了该有的结局,陀翁对于人物内心的把握是我见过最厉害的。都说陀翁写书是冲动性的,我看读者也是如此,不用咬文嚼字去读,跟随些人物的情绪自己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我从来不喜抄录书本中的金句,但这本书有太多我喜欢的描写,尤其对于人内心的刻画,那种矛盾与纠结,自责与内耗,自己说不猜道不明的情绪只用三言两语就能衬托出,深得我这种小蝴蝶的欢喜。 我看大多数人的讨论都在罗佳的人物动机,书里关于后来尼采的超人哲学启蒙,社会对于人的压迫异化等。我可能更肤浅吧,当我看到罗佳在索尼娅膝下哭泣时我也哭了,这就是救赎之道,这就是重获新生。无论怎么样描述世界都不如直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来的直接。主人公的罪是法律层面的,罚是道德内心层面的。罪与罚之后呢,是灵魂的救赎,是灵魂的超脱。 有没有一天我也会碰见我的索尼娅呢(做白日梦)。
《罪与罚》,读完以后热泪盈眶。 这是一部我从小听到大的作品,我庆幸自己没有在年少读这本书,不然一定会弃读。 通篇读起来荡气回肠,故事的发生就像戏剧,我看到了每个人物的命运,舞台之上他们都走向了该有的结局,陀翁对于人物内心的把握是我见过最厉害的。都说陀翁写书是冲动性的,我看读者也是如此,不用咬文嚼字去读,跟随些人物的情绪自己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我从来不喜抄录书本中的金句,但这本书有太多我喜欢的描写,尤其对于人内心的刻画,那种矛盾与纠结,自责与内耗,自己说不猜道不明的情绪只用三言两语就能衬托出,深得我这种小蝴蝶的欢喜。 我看大多数人的讨论都在罗佳的人物动机,书里关于后来尼采的超人哲学启蒙,社会对于人的压迫异化等。我可能更肤浅吧,当我看到罗佳在索尼娅膝下哭泣时我也哭了,这就是救赎之道,这就是重获新生。无论怎么样描述世界都不如直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来的直接。主人公的罪是法律层面的,罚是道德内心层面的。罪与罚之后呢,是灵魂的救赎,是灵魂的超脱。 有没有一天我也会碰见我的索尼娅呢(做白日梦)。
有良心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深感痛苦,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惩罚。我并非向你下跪,而是向全人类的所有苦难下跪。首先你应该只爱自己,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以个人利益为基础,人们是不会改变的,而且谁也改不了他们,不值得为这种事去浪费精力,这世上最难的事是实话实说,而最容易的事则是阿谀奉承。
人生并不会在某个节点就盖棺定论 前面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 下期见

24-5《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 我买的这本封面就很有故事性,一把斧头,一个十字架,一个故事就出来了。 无神论的拉斯柯尔尼科夫用斧头砍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妹妹丽扎韦塔,后来他投案自首并在索尼雅爱的感化下信仰上帝。 ♥ 拉斯柯尔尼科夫不仅给了酒馆遇见的马尔美拉陀夫人家两一卢布,还保护路上素不相识醉酒的姑娘,并给了她二十戈比。看到乡下人用鞭子抽打瘦小的驽马会觉得可怜心疼,流出眼泪。他是有良知的。 ♥ 曾在路上听见“大学生”说老太太心狠手辣,卑鄙可恶(欺负同父异母的妹妹,放高利贷,并且觉得用她的钱可以拯救很多人 ),他可能觉得杀死一个这样的人是为民除害! 获悉丽扎韦塔明天晚上七点钟不在家,又正好在看门人的屋子里找到了斧子, 觉得是上天给他的机会。 ♥ 拉斯柯尔尼科夫当时有一篇关于犯罪的文章有一句“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普通人,一种不平凡的人(不普通的人),他们不仅可以而且拥有做坏事的权利,他们似乎不在法律所管辖的范围内。”而后他与波尔菲里辩解了一大段,我觉得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想到拉斯柯尔尼科夫把自己归为了“不普通的人”。所以也是他犯罪的一个契机,他觉得自己也应该是拿破仑。 看到这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犯罪的人都觉得自己有审判别人的权利呢? ♥ 拉斯柯尔尼科夫对索尼雅坦白杀死了两姐妹。而索尼雅的反应确是抱他亲他,我觉得索尼雅像“上帝”,宽恕的“爱”的化身。 他坦白是为了效仿拿破仑,他“对拿破仑太崇拜了,也可以说,对他最有吸引力的是,有很多天才似的人物对于做一件坏事是无所谓的,并且毫不迟疑地去违反法律。” ♥ 波尔菲里和拉斯柯尔尼科夫之间的心理博弈真的太精彩了,我也和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猜测波尔菲里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 ♥ 玛尔法·彼得罗夫娜是否是被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杀死的?因为之前斯维德里加依洛夫说他跟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杜尼雅也提到了毒药。而他的结局也对应他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建议:一是自杀,二是流放西伯利亚,斯维德里加依洛夫选择了第一种。拉斯柯尔尼科夫选了第二种。 ♥ 拉斯柯尔尼科夫因为有索尼雅作为精神支撑,也因为有爱来感化他,所以结尾他终于拿起了《新约全书》(有了信仰),获得灵魂的新生。 ♥ 这本书里也经常出现“有没有上帝”这样的问题,跟《卡拉马佐夫兄弟》一样,不知道是不是陀翁所有的书都这样。 ♥ 三年前读第一遍《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时还觉得前者更胜一筹,二刷才发现,罪与罚不过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一个小章节而已。




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现在我才对你说这些话……问题就在这里:一个正直而富于感情的人总是诚实坦率的,但精明的人却把你的话记在心里,然后把你吃掉。——《罪与罚》
小说家不是政治家或哲学家,重要的不在他能提出什么医治人生和社会的良方,因为这时他们往往是既幼稚又可笑的。文学的力量在于敏锐的发现,表现的深刻,在感性的图像里展示世界的真相和人性深处的奥秘。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形象说明,善与恶常常会共同栖居在一个人身上,人的本性里就有兽性与人性,当兽性占上风的时候,就出现恶行,人性却支持着人的善行。
深夜独坐,解不开一个卡扣。 《罪与罚》在十多岁时读来轻松, 如今读着每一页都似翻不动。 “空有悲悯之心,却无助人之力。” 这种痴病,其实也是情欲的一种吧? ……
“揍死它!”米柯尔卡嚷道,像发疯似的跳下了大车。几个脸也红彤彤的、喝醉的小伙子随手拿起鞭子、棍棒或辕木,都向那匹奄奄一息的牝马奔去。米柯尔卡站在一边,白费力气地用铁棒揍它的背。马儿伸着头,痛苦地喘了口气,就死了。 “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鲁迅 可是为什么他恰恰在这个时候听到这样的议论和这样的想法呢?而自己头脑里刚才也有过这样的……完全一样的想法。还有,为什么此刻他刚从老太婆那儿出来就产生了这个念头的时候,就听到有人谈到这个老太婆?……他总觉得这种巧合是很奇怪的。在事件进一步的发展上,这家小酒店里的这席谈话对他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仿佛这里面真的有一种定数和启示……
为什么罪 会产生? 这是一个奥秘,我们没能完全明白的一个奥秘
《罪与罚》看了感觉有时候脑子都转不过来,偶然看到这个评论也是挺好笑的[笑哭]

看完罪与罚的解说不emo了,因为我一直生活在地狱里:再也无法接受别人的爱了!跟主角一样,我最大的罪,是对自己啊!救赎,就是爱生活的细节,谦卑的活着,直到死去……
“我们这一代”的“快餐、塑料、做死”爱情,不喜勿喷[笑哭]


分析的太好了

《罪与罚》有哪位大神读过,可以给些经验么,一直无法进入状态
今天看到这个图,感觉说的不太对。 让他获罪、把他弄歹都不是最好的惩罚。 真正的惩罚是让他无爱无情无喜的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当行尸走肉。 这种永远无法摆脱的精神凌迟,才是对他最狠毒的诅咒。

请大家读合订本: 在最坏的时代,钓鱼的老人的妈妈死了,面对行刑队,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而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斯嘉丽·奥哈拉并不漂亮。她说天下大势,不幸的家庭都是满纸荒唐言,有天钟敲了十三下,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必须要娶七房女人才能成为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另外猫是我们的霸王龙

以前觉得《罪与罚》晦涩难懂 这几天感冒昏昏沉沉 在专业课上看完了这本书 深深触动 自己在某些方面和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如此的相似 一直追求想把自己塑造成理想主义的精英形象 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罪”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所犯的杀戮,“罚”却不仅仅是法律的审判,更多的是男主周围的人,他们向男主展现的真善美,在心灵上无疑是对男主一次又一次的宣判。 挚友拉祖米欣的诚挚而热情,心爱之人索尼雅包容与规劝,妹妹与母亲的信任与期许。在每一个夜晚都在对拉斯柯尔尼科夫处刑,这才是他的“罚”。 其中写到的各个角色,更像是男主人公所分裂不同的人格,以至于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男主和他们是“同一类人”。 男主想成为像拿破仑一样的“超人”,甚至不惜去除掉一些“虱子”,直到最后被索尼雅点醒,与自己和解,明白自己其实与“虱子”一般无二,这也正是陀翁的笔力所在,他给了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次新生,只为告诉我们 “不要爱抽象的人,要去爱那一个个具体的人。” 可惜《罪与罚》只有一部,天意如此吧。

俄罗斯人都喜欢先伤害再去西伯利亚悔过了属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