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偶然
    想正常作息,想看见白天忘掉黑夜。又想睡天昏地暗的觉不被打扰,像珍珠一样躲进蚌壳里。 #飞蚊日记 >>阅读更多


用户:偶然
    失眠发朋友圈想仅他可见,又觉得根本没人会在意,于是公开发完就睡觉。第二天醒来只看到他一个人的留言,天啊,一瞬间有点好哭[心碎哭泣] 我知道这不是什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而是他刚好没睡,随手拍拍我的肩,却刚好满足了我暗戳戳的小心思,“有且仅有”的感觉真好[心碎哭泣] #飞蚊日记 >>阅读更多


用户:偶然
    厌恶过量的聚会,想起令人心颤的20年。门外的踱步声,不得已的热闹,平生最讨厌医院却做了医院的熟客,数次的核酸,严格的门禁,病症的汇报,断断续续的梦想以及失眠的开始。所有事件都试图激活真实感,但我更加不存在了,真实的空间反而把我隔离在生活外。黑暗骤然聚合,抱着残缺的光也没能安慰,我明白我只是度过而不是战胜。也许回头可以问何至于此,但是面对相似的情形,又瞬间复现。越来越厌倦扮演角色,不是所有的联系都如一对一关系一样真诚美妙。 >>阅读更多


用户:偶然
    深夜大雨,临省更是雪上加霜,突然想起那句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一瞬间有些情绪 今天也是正宗的infp流泪猫猫头 >>阅读更多
飞蚊日记

用户:微单丶
    #人际交往中会说话的重要性 我是社交小能手,场子有我必须热 >>阅读更多


用户:偶然
    每次跟不上人群的时候,就会想到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触目可及的恶心把我从人群中抽离出来,疏远了常规的快乐。他们在张嘴说话,我却什么也接收不了。我是状况外的另一个频道,失去了交流的可能。当然也想跟上话题一起大笑,可是不行,只能等日落。 >>阅读更多


用户:偶然
    目前最大难题:如何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去安稳度过每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 >>阅读更多


用户:偶然
    2020年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从医院出来那天,飞蚊遇上夏日,一阵麻痹的沉默过后,我站在十字路口崩溃大哭。 我以为令我痛苦的是生理的恶心加之心理上的求而不得,没想到随着眼泪出口的竟是“为什么你们不夸夸我”。说来好笑,原来我潜意识里如此在意这件看似无关紧要的事。 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夸一句再打压一句,导致我认为没一句评价是真的。夸一方面出于天然的宠爱,另一方面是不想孩子自卑;打压则是那套恶心的“谦虚”教育,中国家长的老传统项目。家长自以为这样的平衡能培养出所谓健全的人格,结果出来个我这样的夸夸群重度需求怪。 直至后来遇到一些人,收到了略显浮夸但无比真诚的赞美,才感觉某部分的我其实也值得一说。有的人很少聊天,在我低落的时候却毫不吝啬地发来长段的话。不得不说,长文冲击太有安全感了,不是安慰而是郑重其事的肯定,这种宽慰不亚于存在主义的兜底。还有些家伙不善于直接表达,但我能感受到溢于言表的喜爱。 我对夸夸总是有过度的情感需求,以后要学着多接受批评……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喜欢甜甜的人!夸夸精是我的生命之光,希望多点这样眼瞎又嘴甜的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