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书生字泊舟发布时间: 2025-02-20 03:53:50 浏览:0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大舟不正经推书 #25年选读3/100书香#《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何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 在使用负的方法之前,哲学家或者学哲学的学生必须通过正的方法;在答到哲学的单纯性之前,他必须通过哲学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就此书而言,我们能读到什么?   我们能尽略古代中国一座座哲学高山,和站在高山上的大师。 我们能看到从古至今,中国哲学的缘起,演化,发展,甚至还有对未来的窥视。   从先秦的诸子百家(主要是儒、道、法、墨、名、阴阳家),到秦朝的法家治国,到汉朝董仲舒将儒家与阴阳家融合的天人感应,到佛家进入我国,与道家、儒家交融,产生的禅宗,进而演化出的新的儒家,新儒家的理学、心学分道扬镳。   从道家杨朱,到老子,到庄子的三个阶段,我们看到了道家从避世全身,到看破世间至理的全身,到融于天地间的无所谓全身而全身。   看到了道家从“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到“反者道之盾”到“齐万物一生死”的深刻进化,道家至此走向了一体论。   看到了以向秀和郭象为代表的新道家将儒道两家结合带来的“天地同一指、万物如一马”,带来的如何获得“终极自由和快乐”的密码——“超越万物和万物的差别性。”   从第一教师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到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到以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新儒家——   我们看到了儒家从孔子的仁与义、忠与恕、行义知命   看到了孟子的人性本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仁义礼智”四端说、王道霸道之分、类似于柏拉图的道德领袖治国说、“万物皆备于我”、“天民说”、“明道积义”“人人皆可成圣”“尽心知性"   看到了荀子的人性本恶、人人可以为大禹、“智性说”、不知天、正名说……   看到了孟子的左、荀子的右,孟子的自由豪迈、荀子的严谨庄重,看到了荀子人性本恶思想教导下成长起来的两位顶尖法家——韩非子和李斯。   看到了儒家与阴阳家合流而生的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看到了以韩愈、李翱为前奏,以周敦颐宇宙论为启蒙,以程朱理学,以陆王心学为高峰的新儒学的壮丽风景。   看到了周敦颐的静虚说、动直说、“率性而活、率性而行”。   看到了张载的“气”说、“宇宙同气”说、“生无所得、死无所丧”“存,吾顺事;死,吾宁之。”看到了儒家在形而上方向的新突破,看到了新儒家超越道德价值观的萌芽。   看到了程颐的气理说,看到了朱熹“柏拉图式”的理学,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形而上理形而下气、性只是理、格物穷理。   看到了陈灏对万物于形而上层面的内在联系说、基于仁字的万物一体说,看到陆王心学的开端。   看到了陆九渊的“心即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看到了王阳明开天辟地的良知说……   从佛家初入华夏带来的“宇宙为心”,“负的方法”,“业”论,“无明”说,到中道宗(空宗)的三层真谛、俗谛——有、无,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   我们看到了僧肇的真无。 看到了道生的“善不受报”“顿悟成佛”“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人人皆可成佛”。 看到了融合空宗、新儒家、道家奥义的禅宗。 看到了到神秀的“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看到了“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不知之知”到“不修之修”。   再从墨子的兼爱非攻,到名家的白马非马、“坚白说”,法家的极权主义、现实主义,到阴阳家的宇宙发生论。   中国哲学的浩浩长河、熠熠光彩,就在这寥寥的篇幅里,便可观其大概,实在太有性价比。   二十多天阅读完《中国哲学简史》,到合书回想之时,我脑海里闪过那些站在一座座哲学高峰的大师们的面孔和神情。   孔子是慈祥微笑的,老子是骑牛远行的背影,庄子是齐万物的超脱,墨子是庄严肃穆,韩非子定是手持利剑、高悬头顶,孟子是浩然正气,荀子、朱子、程颐定是不苟颜笑,阳明先生在龙场慷慨授课,陆九渊在燃香的静室里冥想,道生是手持拐杖的孤身远行……   再睁开眼,冯友兰所说的人生四重境界在我耳边回荡——   孩童般的“自然境界”。 全凭私欲的“功利境界”。 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万物一体的“天地境界”。   我亦将其比作——“本我境界”“自我境界”、“超我境界”、“无我境界”。人生在世,学读哲学,自当行至“超我”,行向“无我”。 20250220拜读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