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自我的诞生》--家庭雕塑
健康的家庭会呈现出相似的画面:父母恩爱地肩并肩站在一起,共同祝福孩子走向独立,去寻找自己的世界。很多健康的家庭在做家庭雕塑时,都会展现出这样的模式。
有问题的家庭也有一个普遍的模式一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有问题的孩子。如果父亲缺席,母亲就容易去黏孩子,就算母亲没有主动去黏孩子,孩子也会选择靠近母亲。这时,孩子常常就不再是孩子,而是变成了母亲伴侣的角色。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孩子的童年结束了。
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俄狄浦斯期,男孩会和爸爸争夺妈妈,女孩会和妈妈争夺爸爸。反过来,爸爸也会和儿子竞争,妈妈也会和女儿竞争。但是,不少家庭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爸爸干脆离开了家庭,还主动把孩子推向妈妈。这是因为男人觉得妻子的情绪化太可怕了,他接不住,想躲开,甚至想逃走,于是把孩子推过去做安抚妈妈的工作。
我的许多来访者都在这方面有非常相似的回忆:当妈妈痛哭时,爸爸会过来找他们,悄悄对他们说去陪陪妈妈。然后,爸爸就离开了。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丈夫逃离了妻子,也逃离了家庭,进而让母子关系变得更黏稠,最终阻碍了孩子走向独立。
如果母亲强大、不孤独,且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就算父亲缺席,孩子在进入外部世界时也不会很难。所以,前面讲的这些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但不得不说,这对母亲的要求太高了,意味着她们既要当妈,又要当爸;既要承担呵护孩子的软壳功能,又要承担保护孩子的硬壳功能。
总的来说,比较理想的情形是父亲能很好地和母亲在一起,这会让孩子与母亲的分离变得简单很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