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chimann发布时间: 2024-06-28 18:11:21 浏览:1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此时的罗马—— “公元5世纪:公元4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农民回归地方的现象。但回归的内涵与字面意义不同。参与军事、承担帝国防御的人数增加到了元首制时代的两倍之多,但未能保障帝国内部的和平与安全,使农民专心农耕。农民们尽管回归耕地,却不是以前的“自耕农”了。他们被大农庄包去干活儿,成为“农奴”。” “农民一向被视为最容易课税的职业,税种名目繁多。如果农民租种公有地,实质上相当于一种永久性的借款。过去,租金为收入的10%,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远远不够。据研究者计算,耕作自有农田的自耕农也得缴纳收入的25%到30%,而租种公有地或他人农田的农民,这一比例则要高达50%。税金必须用不受币值变动影响的金币支付。这可能得卖掉全部收成才能勉强做到。可见对农民的保障一直在降低。 如果去当农奴,压在自耕农肩上的这些重压几乎都会卸去。大农庄为了自卫组织了自卫团,即使不能抵抗大规模蛮族入侵,但可抵御小股蛮族或强盗团伙。农奴还不用担心销售,纳税和与官方机构打交道均由主人处理。自己和家属是农庄主的劳动力,对皇上征兵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胆战心惊。大农庄的主人很多都是元老院元老或高官。个体农民没有办法的事,他们总会有逃避之道。” “经济实力下降会导致人口减少。首先结不起婚的人增加了,这等同于出生率下降。营养不良会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此外,基督教不喜欢洗澡沐浴,基督教的普及导致保持身体洁净的生活习惯式微。即便未被蛮族和强盗杀死,因生病而死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即使考虑到农民回归农村的情况,从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大城市也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人口减少的过程。” “公元4世纪后半叶到5世纪,罗马帝国面临的真正问题在于,非生产者的人数增加,而生产者人数减少,生产力下降。这两者成反比例关系。罗马国家必须养活军人和官僚这两大非生产者群体,还要养活基督教会人员,这些人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势力上都不差于前两者,因为基督教已完全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这个新国教与传统罗马宗教最大的不同之处不在于是一神教还是多神教,而在于有无专职的神职人员阶层。” #阅读 #罗马史 #罗马 #历史 #盐野七生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