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灯火阑珊发布时间: 2022-11-21 21:00:39 浏览:2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心流》(五)第249页——328页 这座位于阿尔卑斯山的小山村的生活向来不轻松。他们的工作虽苦,却不觉得受压迫,他们都跟74岁的朱莉安娜有同感:“我很自由,我的工作很自由,因为我做的都是我想做的事。今天不想做,可以明天再做。我没有上司,我就是我自己生命的老板,我保持了我的自由,我也一直为我的自由而奋斗。” 独处的体验为何如此受到否定?最根本的答案是:内在维持心灵的秩序十分困难。我们往往需要外在的目标、外在的刺激、外来的回馈,帮助我们控制注意力的方向。如果缺乏外来的力量,注意力就会开始游荡,思路也变得混乱——也就是第二章谈到的“精神熵”的状态。 学习独处并不局限于青少年时期。可惜有太多的成年人一满二三十岁——充其量到了40岁,就自认为有资格缩进既有的窠臼,好好休息一下了。他们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学会了所有的求生伎俩,就以为从此能在人生汪洋中厘清航行方向。这些人的内在纪律并不坚固,一年年松懈下去,精神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事业不尽如意,健康江河日下,人生的浮沉积累成一大堆消极的资讯,对心灵的平静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如果一个人不能在独处时控制注意力,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助于比较简单的外在手段:诸如药物、娱乐、刺激等任何能麻痹心灵或转移注意力的东西。 不要把新挑战看成需要压抑或逃避的东西,而是一个学习和改善技巧的机会。 一方面,如果把孤独当做实现在人群中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的机会,那么你不但不会觉得寂寞,反而会喜欢独处,而且从中学到新的技巧。另一方面,如果在一个人心目中,孤独根本不是什么挑战,而是必须不计代价避免的不幸下场,那么孤独当前,他就会惊慌失措,用不能助长自我复杂性的手段转移注意力。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亟待发现的东西;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亲自体验生命的每个形状;每个人都必须受过苦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勇气是应变的开始。哲学家塞涅卡指出:“人在得意时表现出的种种优点令人羡慕,但人在困境中表现的种种优点更令人佩服。”#心流 #读书笔记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