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解一下“爱”字:
《说文》爱,行皃。从夊,㤅声。几字了了,不得要领。因说文以“爱”小篆字(图1,E)为蓝本,本着我解“字形有道,越古越妙”的原则,忽略说文。甲骨文中没有,只有战国金文里最早(图1,ABC),鉴于始皇定D,所以以最近于现在形态的古形C来解。
一般认为【由“欠”(或“旡”)和“心”构成。形态认为都是端坐地上张着口的人形。以示“张口告人,心生喜欢”】出自百科。我认为该解法既不严谨,也缺乏想象力。
图2是甲骨文“人”,形态上就是侧面垂臂的直立人形。所以图1C的“爱”就是“人下一个心,头上一个留口子的东西”。这东西是不是口?我认为不是,甲骨文“口”就是全包的口,本身就是张口的形态,何以这里要留个口子来代表说?
那么这东西是什么?我认为它代表脑。道家称“泥丸”,有开口是引神,可以是自己的元神,也可以是神灵。所以最古的“爱”就告诉了我们,需要脑、身、心。三位一体。
昨晚有一个读书瞬间里标注过,脑身心完美地和谐,人类才称得上是“个体”。所以,爱需要脑身心一体行动。同样,脑身心和谐统一才会有爱。爱促成真正的“个体”。没有矛盾,冲突和分裂。这是真理,也是道。
最妙的来了:见图3。




评论:
𠃊: 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