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随笔
一个人的旅途充满了未知,我凡事不吝做最坏的打算,或许旅途困乏难耐,也可能中途横生意外,遇上过雨刮器也刮不清的暴雨,也遇上过伸手不见五指的沙尘暴和黑夜,但只要出发了,我还在路上,就已是知足,所幸仍受上天眷顾,平安结束了这一段旅程,也庆幸未来的自己,还可以有下一段旅途。
比起一路上的各个景点,那一段段自己所行的路途才是更吸引我的东西,所求所愿皆在路途,毕竟一个人的时候,能思考的东西便有很多了,相比起向外探寻,向内思考才显得弥足珍贵。未曾有过如此多独处的时间,让我可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也可以让我好好看看自己,看看这是怎样的世界,看看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路上的景色,给了我些许答案。看到了绵延不断的草原,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高耸入云的雪山,扎根沙漠的野草,迎风起舞的蒲公英,成片矗立的风车,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力这种抽象的东西,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我更愿称这为,生生不息。
其实一个人的旅程最好的是,可以肆无忌惮的和各种各样的人去交谈,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认知的差异,总会得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途中有几人便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第一个是在张掖的七彩丹霞,一组由三个大叔组成的三人行,自驾河西走廊,继续左上新疆、西藏最后南下,我问他为什么要去这么多地方,走这么远的路,他说:“年轻的时候总是没有空,现在有时间了,我们就想去各个地方看看,算是弥补一下曾经的自己吧。”后来知道到他们下一站敦煌,远远看到一眼,也没有再过去;第二个是在瓜州的一对商贩夫妇,讲起了他们以前也像我一样在这片土地上四处旅游的日子,他带我眺望背后的雪山,讲述了他去可可西里做工的生活,也讲了最后去了绵阳发展的孩子,请我吃了好些瓜,也再一次让我感受到这片荒漠所蕴藏的力量,等反应过来时间也已经到了晚上八点半,我知道自己该走了,在前往敦煌的路上,可以看见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大漠孤烟直的实感大概就是如此了;第三个是在敦煌的夜市遇见的,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八十年代的法律系大学生,青年得志,春风得意,可怎么也没想到等他毕业后,曾经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他告诉我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剧本,不要去和命运死磕,沉默片刻后我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可就算都知道,却还是意难平啊”,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我果然还是更愿意倒在向前的道路上,毕竟少年本就应是快马扬鞭,道阻且长不转弯的模样,最终双方表达了理解且尊重的态度后握手致谢,欣然离去;第四个是在鸣沙山晚上的一个小女孩,拖着姥姥爬上来看演唱会,可是姥姥没带手机,没法给她拍照,也就不能给她在外地打工的妈妈看,我注意到的时候她已经问了好几个人了,虽然我拍的很烂,但我愿意努力去满足她的愿望,事实证明,抠脑壳也还是有用的!很羡慕这个小女孩的勇气,也羡慕这个小女孩的自信和礼貌,毕竟我自问在她那个年纪断是做不到如此的,嗯,开心果然是会传染的。诸如此类,便不一一记述了,
在这次旅途出发前收到过最多的话是,“你一个人会很累的”,而我一直回答的是“我知道的”,不论是关心也好不看好也罢,偶尔也想要去撞一撞南墙,走一走弯路,或许最后头破血流了,也定会接受,看见了在暴雨里数辆车相撞,也看见了路上不知是何物的尸体,看见了成群的牦牛挡在我的路前,也看见了冲出高速路后坐在一旁吃瓜的司机,冲出过暴雨,也一头扎进过沙暴,如铮铮劲草,绝不动摇,一如既往,我救我自己,千千万万次。
十八岁时想要出去走走,诸多顾虑,遂止;二十一岁时想要登高望远,困于学业,憾而;二十四岁时想要游历四方,忙于工作,未果;二十七岁我终于鼓起勇气出发,如愿踏上自己的旅程,只庆幸自己现在才二十七岁,种下一棵树最好的年纪是十年前和现在,以后是多久,下次是哪次,改天是哪天,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