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遐思】
庄子形容道,可以“终古不贰”,能够“不生不死”。不生不死,让人容易联想到《心经》里“诸法空相”的后面是不是也可以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这种流变相对的关系,正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说:各有各的是非,消除是非的互相对立,乃道的要领。
在《知北游》中又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如果将“道”落实到真实世界是,它便是表现在生活上的高超技术,如“庖丁解牛”。文惠君盛赞庖丁“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后他又接着说道“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米哈里称这种“遇”的状态为心流,在我们日常得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解数学题还是小提琴以及各种活动中都可以产生心流。当我们内心处在澄莹如练的“心流”境地时,就是庄子所说的“道”了。
道即非高不可攀,当然可由学而致。庄子告诉我们道是有方法可循的,得道的方法便是《齐物论》内所说的“隐机”、《人间世》所说的“心斋”和《大宗师》所说的“坐忘”。
隐机、心斋、坐忘,比较玄妙,常人不易体会,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培养自己的内心达到澄莹如练的境地,将其对应到心流产生条件上即——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反馈、技艺与挑战的平衡。
在著名的“东郭子问道”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道遍及万物,不自我封闭,也不以人类自我为中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道”是站在宇宙的立场,它不禁让我想到哲学家斯宾诺莎和爱因斯坦那“自然之上帝”,而前者更具有形而上的艺术美。[咖啡]
评论:
青青子衿: [大樱花][大樱花][爱心点赞]
作者: [太阳]
作者: 庄子和斯宾诺莎,他们倡导自然和主张理智。[眼镜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