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午后,拜读了日本庭园细见,从平安时代讲到江户时代。阅毕,对日本庭园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对物哀及侘寂的精神美学有如醍醐灌顶。
物哀,因感完美事物的短暂而兴发的哀叹,将“乐而淫,哀而伤”的哀感性审美体验推到极致。侘寂则是对缺憾状态的积极接纳,是对“欲界”的超越,含有一种宗教性的达观态度。物哀的美是好理解的,但侘寂的美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就好比,金阁寺的美是好理解的,因为它美得显而易见、不容辩驳。龙安寺方丈石庭的美却不是人人都心中悦纳。
其实物哀与侘寂的区别,就像一朵莲花和一片湖水的区别。莲花的美不证自明,而湖水不需要这份证明,因为湖水不会凋谢,它不让人惊异,而是让人平静,这种美不虚张声势,却能够历久弥坚。
在中国最耳熟能详的一个禅宗公案恰好能为金阁寺和龙安寺做一个最好的注脚,金阁寺就是那“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龙安寺则是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评论:
夜风: 你看看苏州园林去
作者: 苏州园林我也很喜欢,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找一些中国园林的资源学习
夜风: [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