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为余驾飞龙兮 杂瑶象以为车发布时间: 2022-04-08 16:14:28 浏览:2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墓葬那些事儿」(七)封土坟头 西周初期,在墓上开始出现了封土坟头,春秋战国以后封土越来越大,形状好似山丘,特别是帝王陵墓。《礼记》中就记载说:“土之高者谓之坟,葬而无坟谓之墓。”而在墓穴上面培土垒坟种树大约是从东周春秋前后开始。 据《史记》、《汉书》、《水经注》等文献的记载,东周以前的墓葬没有封土。东周以后,人们为了在祖先的墓前祈祷,就在墓穴上面垒坟或者种树以方便辨识出自己祖先墓穴的位置。《礼记》上记载了一段孔子寻找自己父亲坟墓的故事,说明了垒坟和种树的作用。 孔子是春秋人,他三岁时丧父,孔子成人后想去找自己父亲的墓却找不着,后来经过很多老人回忆,费尽了功夫才找到。孔子是个很重礼的人,他认为子孙祭祀祖宗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方便经常前来祭祀自己的父亲,所以他就在父亲的墓上培土垒坟作以标志。 在墓穴上面垒坟,一开始是用来辨识墓穴的位置,但后来就演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用来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白虎通·崩薨》按照官位等级来确定坟头的大小、高度和种植树木的种类。天子坟前种松树,坟高三仞;诸侯种柏树,坟矮一半;大夫种栾树,坟高八尺;士种槐树,坟高四尺;庶人种杨柳,但无坟。#孔子 #墓葬 #封土



评论:
淇淇: [比心][比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