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诗经·邶风·谷风》。人间浮沉,归来仍是少年!谷雨的时节,葱郁是大自然的主题色,昨晚买的卫衣也是嫩色,。走过明月古寺的紫藤长廊,紫藤细枝恣意生长,向着阴翳天空找缠绕。拙政园的文藤早已花开,尚不知“大师姐”天平山童梓门的网红紫藤是否花开?紫气东来,一串串的花在传统文化里都是天圆地方的“孔方兄”,比如榆钱和槐花。
关于《诗经》:舜命夔教胄子:“诗言志, 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三代必先有诗而后以乐和之。乐为诗而作。“四诗”:《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等诗为“南”,是西周之诗,不为“风”,风为东周之诗。《豳》为“豳诗”,有时为“雅”,有时为“颂”,西周之诗,不归入“风”,风为东周之诗。
《南》、《豳》、《雅》、《颂》被称为“四诗”,而《风》诗附在四诗后,这是《诗经》的序列。“雅”:《诗经》之“雅”有《小雅》十六篇、《大雅》十八篇,为“朝廷之乐”,被称为“正经”。“颂”:《诗经》之“颂”,即“美盛德之形容以告宗庙,所以是“宗庙之乐”,有《商颂》、《周颂》(西周之诗)。“风”:《诗经》之“风”,为民声(民歌),为东周之诗。“变雅”:《鸱鹄》以下六篇归入豳诗;《六月》以下五十八篇归入小雅。
《民劳》以下十三篇归入大雅,这些诗称之为“变雅”,均“不入乐”。《邶》诗为“风”:邶、鄘、卫是原商朝的属地,周灭商,封武庚于邶、管叔于鄘、蔡叔于卫,以监原商朝臣民,被称为“三监”。后来三监作乱,周公平叛后,将三地封给其弟康叔。






评论:
AI苟蛋: 古风少年,一起去踏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