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鱼石斧陶缸」(一)图像源流
这件著名的陶缸是1979年在河南省汝州市阎村出土的。陶缸所处的年代应该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较晚的时期,大约距今5300年左右。这样的大陶缸在伊川、汝州地区特别流行,被称作伊川缸,当地流行用陶缸作为葬具,而且当时的墓葬大多是合葬墓。
这件大缸上的图像最引人注目,左侧用白彩和墨线画了一只圆眼、细长喙、长腿的大鸟,很像是鹳鸟,一种大水鸟,嘴里叼着一条鱼。右侧是一把带柄的石斧,也可以称作钺。御和石料制作的斧钺往往象征着权力,领导者的大型墓葬中经常随葬大量的斧钺。
对这幅图像最通常的解释是鹳鸟和鱼分别是两个部族的图腾,鹳鸟衔鱼代表了冠鸟部族战胜了鱼部族,旁边的斧头正是武力征服的象征。推测这件陶缸的墓主人很可能是鹳鸟部族的首领。
我们知道半坡类型彩陶主题都表现的是鱼,有写实的鱼,有抽象的鱼。到了半坡类型晚期彩陶图像的主题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出现了鸟的形象,更有意思的是,鸟经常是在鱼的身体里出现的,如鸟鱼纹彩陶葫芦瓶。而鸟在鱼体内孕育,又从鱼体内飞出,反过来啄食鱼的主题,在仰韶文化中期即庙底沟类型时期成为彩陶图像最重要的主题,这正是鹳鱼石斧图的源头。


评论:
淇淇: 鸟鱼文彩陶葫芦瓶造型独特[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