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盐渍尤黎发布时间: 2025-03-18 02:17:28 浏览:2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3月17日凌晨两点一刻,我合上了《霍乱时期的爱情》。 历时近半个月来断断续续的阅读,让我深刻认识到拉美文学巨匠马尔克斯的叙事能力真是公认的强悍,他的《百年孤独》名声在外多年,在很多读者的眼中对它连装懂的资格都没有,我也心有戚戚未敢尝试。索性先拿起被无数读者推荐了无数次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细心阅读。 文中一开篇“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是让他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站在当下回想过去,带着悬念、也富有诗意,同时也暗含着一丝丝吊诡。 乌尔比诺医生,女主的丈夫”八十一岁,试图去捉一只鹦鹉,结果从芒果树权上摔下来,跌断脊柱而亡。“这不能不说是件荒诞至极的事件,可正是由于这件意外事件,直接让男主弗洛伦蒂诺实现了在伴随着痛苦、隐忍、却从未放弃过的追求一生的爱情梦想。他没有丝毫羞愧地带着保存了四十年的丰沛情感,在葬礼刚刚结束的第一时间就向女主费尔明娜表达了爱意。尽管明知道这不是最好的时机,与道德、风俗相悖,可被压抑多年的爱在此刻喷薄而出,让他不愿耽误哪怕一秒的时间。 女主费尔明娜,被作者赋予了高傲的性格,叛逆且充满激情。她厌恶所处的环境,包括学校和她的父亲。这种情绪让她在遇到男主后得到了释放和寄托。尽管这段恋情遭到父亲的无情阻挠,可他们依靠着一封封电报得以艰难地维系着。费尔明娜后来感情的转折在我看来不是对父权的屈服,而是因为被迫分别而长久未见,对爱情、对男主弗洛伦蒂诺的感受多存在于自己的少女幻想里,当真正回到自己的家又得以和男主相见时,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的落差,让她转头嫁给了拥有着良好教养且富有名望的乌尔比诺医生。四十年后当她成为了一个寡妇,守寡单调而痛苦的生活中让她回忆起少年时的情思,在最无助的这段人生中,弗洛伦蒂诺用他的爱,不急不躁、润物细无声地陪伴着她,哪怕是在他意外骨折时,也从未缺席。 饱受争议的男主弗洛伦蒂诺,人生中一大半的时间全部用在了等待里。为了保有良好的名声,与其他情妇交往时写下的情信(纸条)从不署名(仅有的一次差点让他晚节不保),为了时刻等待女主,他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一点也在最后的结局中得到了报偿。在漫长的等待中,他和600多名女性发生关系,但事实得以证明了“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在和女主后来的船上航行时,他向她坦陈:“我为你保留了童贞。”这一情节也和多年前,他在远离家乡的船上被一个陌生女人夺去童贞的过往相呼应。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他对她的爱始终如一。 窃以为,读者如果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来指责男主,应该是无法读完这四百多页的著作的。每个人都是多面的,被作者赋予了众多特性的男主更是如此,充满了矛盾感使他的形象饱满而立体,人性的多样化让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读者会有更多元的感受。这部小说在2007年被搬上了大银幕,在没有看过电影之前的我选择了先看小说,原因也非常简单,小说中的人物和场景全依赖读者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他们生动鲜活而充满魅力,更易使人沉浸其中。 故事标题中的霍乱,它不仅仅是情节发生时当下的背景,不单指疾病,更象征着爱情本身。在第二章中,作者就点出了二者的混淆:因为这状况不像是因为爱情而心神不宁,倒像是染上了霍乱……于是再一次证实了相思病具有和霍乱相同的症状。 无论在任何文化背景下,关于爱情的故事层出不穷,爱而不得最是相思。而从疾病的传染性来看,霍乱更好地映射了爱情的普遍性,能覆盖大面积人群,而在马尔克斯笔下的那个时代,爱情几乎成了导致死亡的唯一导火索,和霍乱带来死亡的特性再一次呼应。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夜读症患者



评论:
豆豆不喝奶: 说到底,爱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到死不会。
作者: 你呢?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