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尔顿发布时间: 2025-02-11 09:05:02 浏览:0 次 发布地: 大庆市 天气: 晴

        探寻心灵的自控密码:从《自控力》出发 ——关于身、心、灵、瑜伽、正念、冥想、禅修、佛法两组核心共同概念的心理学辨析 在阅读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时,我对两组概念产生了#心理学与生活 #心灵哲学 思考。第一组概念是快乐(快感)、想要、欲望、纠结过去未来;第二组概念是喜悦、无所求、自由、专注当下 。 书中提到,多巴胺驱使我#生命的意义 #吉林市 #哲学问题 #修行 #感想 们追求“想要”,带来的是一种快感,是“快乐”的虚假表象 。实验表明,当大脑分泌多巴胺,我们会被欲望驱使不断追求,像对垃圾食品的渴望,即便知道不健康仍难以抗拒,这是欲望主导下的快感。我们常因欲望陷入对过去未满足的追悔、对未来更多获取的幻想,纠结于过去未来。而真正的喜悦,无关欲望,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无所求时,我们摆脱了欲望的枷锁,获得自由。当我们专注当下,放下杂念欲望,能体验到纯粹的喜悦,这是一种脱离物质追求和欲望束缚的精神境界。 南怀瑾大师在解读佛法时说:“人生的痛苦,皆因欲望而来。”这与书中对欲望和快感的阐述不谋而合。欲望让我们追逐虚幻的快乐,陷入痛苦循环。而佛法的修行目的在于摆脱欲望,达到内心平静,这便是喜悦与自由的境界。宗喀巴大师强调通过修行对治烦恼,放下贪嗔痴,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克里希那穆提曾说:“快乐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东西,它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艾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指出,人们常被思维和欲望控制,只有活在当下,摆脱对过去和未来的执念,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萨古鲁也讲过,当我们不再被欲望驱使,而是专注于生命本身,就能体验到超越欲望的喜悦。 《自控力》为我们打开心理学认知窗口,而大师们的智慧让我们从哲学和灵性角度深化理解。自控力不仅是对抗欲望,更是在追求心灵自由、探寻喜悦的过程中,学会放下、专注当下,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评论:
小人照妖镜: 茶道林哲学了解一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