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起床读书。第480篇《一人食》。很喜欢子沫的这一段描写:日本电影《母亲河》中。一位独居的老太太,清瘦、留髻,拎着篮子买菜回来,为自己做一个海鲜面糊,炒一碟时蔬,倒一点白葡萄酒,然后很郑重地合起手,说“我要开动了”。独酌,清简,欢欣无限。
有人说,“一人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这大概和“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一样的道理, 都是无人监督的状态下,不同的是,前者代表了一种“有爱”,后者则体现出一种“敬畏”。
很多人面对“一人食”的时候都比较潦草。以前没有外卖的时候,大多是用方便食品对付一口,有了外卖以后,是用更多种类的方便食品打发度日。当然,这个“方便”无关价格,代表着是不是愿意亲自体验这个做饭的过程。
做饭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讨好自己是无比值得的事情。“一人食”的缺点是,要独自完成从构思做什么、想好怎么做、开始做起来以及后续收拾残局的整个流程。往往,懒散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转化为点外卖的动力。
毕竟,辛苦许久,就为了短短十几分钟的进餐,无论是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还是情绪成本上来说,都是不划算的事情。颇有一种充电2小时,续航2分钟的无奈感。
还有一种是把“情”用在每一个环节,想吃什么是构思,怎么做就成为一种创作,最后洗干净碗碟是仪式的结束。这普通的过程便成了很多人所追求的“道”,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玄乎,就是专心去做,然后全然愉悦。
想起彼得德鲁克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天,有个路人问山下3个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做世界上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同样的事情,但在不同人的眼里,被赋予不一样的意义。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去让自己相信,而已。
与君共勉之。
欢迎点赞转发,一起抱团成长。

评论:
天之骄子: 专注手中的事情,就是幸福。不忘想,不妄动。
Souler: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2-0.414: 我也看过一个日本小片段,也是一个独居女人买菜做饭,喜欢享受身体运动后极度饥渴状态下的品尝和畅饮,也是十分有仪式感非常用心,总是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后慰劳自己急需抚慰的身心。跟你文中的这个情况比较相像。
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事确实有点儿辛苦两小时享受两分钟的浪费在里面。也许是兴趣点不在这上面,所以享受不了文中的这个过程,所以对吃也没什么追求和执着。感觉自己以前可能很长时间都不需要做饭和吃饭,没有这些事情也没有这些习惯。他们的做饭和食物是乐趣和热爱,这是他们感到高兴和幸福的点,而我似乎并不是,所以常被我妈骂。可能内心里就从来没觉得这事儿有啥幸福感,不就是提供能量嘛,有能量就行了,没那么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