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 #射雕英雄传 #教育孩子 聊一个问题:少年的杨康和郭靖相比,他是大金国小王爷,父亲是大金赵王,物质丰裕自不用说,连武术老师都是丘处机、梅超风。而郭靖呢?一个草原上的小牧民,老师是江南七怪,不会教学生,只会打骂、体罚。无论天赋、家境、师资,各方面都要胜过不少,用俗话说就是完全赢在了起跑线上,成长条件天差地远的两个人,后来怎么形势完全逆转?
这里先说一点,杨康很机灵。他从小就学会了怎么取悦大人,而郭靖不会。当杨康还在少年时,就特别会投大人所好,哄大人高兴。他知道母亲富有同情心,喜欢救助小动物,便拿一只兔子来折断了腿,骗母亲说是自己救的。母亲果然甚是开心,连夸他好孩子。这样的事杨康大概不知干了多少。注意这一句“好孩子”,他杨康得来何等容易。再对比一下郭靖,要得到一句“好孩子”,得付出多少努力?在蒙古,郭靖小小年纪勇救落难英雄哲别,哲别给他一只大金镯子,郭靖不要,哲别这才夸他:“好孩子!”如此急人之难、仗义疏财,才得到一句“好孩子”。
孩子倘若太早学会取悦和迎合大人,“优秀”得太容易,习惯性地走捷径,往往就不肯再踏踏实实用功,自以为了解了成人世界“成功”的诀窍。杨康就从不好好练功,全真教的武功他不好好练,梅超风的武功也没好好练,一方面当然是吃不得苦,另外一方面就是已经习惯于走捷径。
光阴虚掷,这样的孩子不断地哄着大人,收获着“优秀”。并且,杨康式的机灵还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满以为大人很好哄,这便很糟糕了。事实上除了一个老实的娘亲之外,没人夸他好孩子了,世界露出了残酷的真相,它不再需要你的表演了,这才发现自己一无是处,稀里糊涂地把很多东西输出去了。此时对面的郭靖早已经一身本领,杨康却啥也不会——你再折断兔子腿给谁看呢?你妈都没了。
评论: